10月28日,记者从贵阳贵安河长办获悉,自2023年贵州省启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以来,三年间,贵阳贵安已有南明河、红枫湖、松柏山水库等7条河湖成功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美丽幸福河湖的创建,始于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追求。按照省级评定标准,创建需兼顾公众评价与专业考核,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多重维度,公众满意度与专业评价得分均需不低于85分。为此,贵阳贵安以河长制为抓手,精准发力破解河湖治理难题:针对防洪薄弱点实施河道治理工程,为生态修复划定保护红线,挖掘河湖人文底蕴打造景观节点,健全管护机制筑牢长效防线,全方位推动河湖面貌蝶变。
作为贵阳贵安600万人口的“大水缸”,红枫湖曾因排污、养殖等问题水质跌至劣Ⅴ类。后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四大举措”,拆除176家畜禽养殖场、700余口网箱,建成134套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如今其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以上,取水口更是达到Ⅱ类标准。水质的改善还带来了发展红利——骆家桥村建成3206亩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95万元;右二村打造的蒙德里安小镇成为网红打卡地,咖啡厅、民宿生意红火。
今年,涟江与桃源水库同步入选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录,其中,涟江还跻身优秀案例。曾受洪水冲刷与物种入侵困扰的涟江,通过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河道治理,不仅提升了防洪等级,更重现了“水清岸绿”的自然景观。桃源水库则从劣Ⅴ类水质逆袭至Ⅲ类,通过“文体旅+”模式打造冲浪小镇,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带动周边增收800万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
“从南明河的人文景观提升,到车田河的生态廊道建设,再到马场河的管护机制创新,每条河湖的蜕变,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贵阳贵安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贵阳贵安早在2019年便启动河湖保护系列创新实践——在全国率先实施河湖生态健康评价,工作经验被水利部全国推广;在全国创新实施河流水源点保护试点工作,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构筑河流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重要基础;贵阳市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成功入选水利部河长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3)》;南明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
如今,7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不仅成为当地防洪保安的“安全线”、生态保护的“生命线”,更成为市民休闲的“幸福线”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线”。这场由党政引领、专家施策、全民参与的生态实践,正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记者 汤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