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俱乐部”县域版图不断拓展、千亿级白酒产业深刻蝶变,“遵满意”政务服务温暖千家万户……“十四五”期间,遵义的成绩令人振奋,数据背后,是奋进者脚步的丈量,是开拓者无畏的攻坚。
从乌蒙山区到赤水河畔,发展脉动在城乡间交织奔涌。作为省域副中心,5年来,遵义不局限于资源依赖,而是以“红”育“新”,在“产业经济、城乡面貌、生态民生、改革开放”中闯出了六大“新高度”,书写了后发赶超的生动样本。
环视世界风云变幻,回首一路披荆斩棘。5年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遵义始终精准把握政策发力点,地区生产总值接连冲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这份成绩,是遵义稳住发展基本盘的生动注脚,更是西部非省会城市突围崛起的鲜活例证。
当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遵义以“三化联动”破题,“六大产业链”从蓝图走向实景——白酒产业稳稳站上千亿级集群台阶,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个旅游生态圈与12个城市商圈串联起消费新场景。
从车间到田间,从景区到商圈,智慧工厂与绿色园区在黔北大地星罗棋布,遵义用“多点开花”的活力,踩实了产业升级的每一步。
时间的篇章持续翻展,发展的课题不断更新。新时代,遵义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区域协同新格局。此外,“千兆城市”的创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速覆盖、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落地,更是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绿色底蕴”和“民生温度”。
从经济到生态,从改革到民生,遵义用实践证明,唯有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每个领域、每项举措,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更多“新”的精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