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全力救援!”这句穿越风雨的简短话语,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响彻黔东南州防汛抢险一线指挥部。
此刻的都柳江,浊浪排空,奔腾怒吼。6月24日14时15分,榕江石灰厂站洪峰水位达256.71米,洪峰流量1.14万立方米每秒,超保证水位5.21米!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榕江推入一片泽国。
困境微光:黑暗中的守望与互助
6月24日的榕江县城,陷入困境。
“我家有个小孩还在家里,我们联系不上!”“我家两个小孩在家里一天没吃东西,能不能带我们过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家,就在二楼,我们不知道她的情况。”……
鼎力国际商贸城成为临时救援指挥中心
鼎立国际商贸城旁,群众逐渐向贵州蓝天救援队队员靠拢,说着自己家里的受困情况,蓝天救援队队员们轮番坐上冲锋舟,以最快的效率出发,以救出更多被困群众。
在榕江县城北新区,洪水漫过街道,吞噬低洼地带,中心大道及周边区域水深已过成人膝盖,湍急的洪水倒灌进入小区。大面积停电让整座城市陷入昏暗,通讯几乎中断,亲人音讯隔绝。
城南岳路某小区地下车库被洪水吞没,居民邓小书一家只能仓皇逃往高处,“水瞬间淹到一楼,幸亏消防员及时赶到!”
在这片汪洋与黑暗中,善良的光照亮每一个人。
日丰店郑老板带着子女,在积水路段化身“送水侠”。清晨6点起,他一箱箱搬出矿泉水,蹚着水,深一脚浅一脚地送给受困群众和救援人员。“大家被困在这里,连喝口水都难,我看着揪心。”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受困的吴美艳接过水,眼眶泛红:“这水喝下去,心里都是甜的。”仅此一日,便有50多件矿泉水传递爱心与希望。
救援队员出发开展救援工作
洪流汹涌的弘坤商贸城天桥上,几十名被困群众饥肠辘辘。卖炒米的黄万红打开袋子:“大家快来吃点炒米,喝点水,别客气!”
卖米粉的杨菊花目睹此景,毫不犹豫加入:“来,大家分着吃!只要人在,一切都能重来!”
一碗碗温热的米粉、一瓶瓶水、一捧捧炒米,在冰冷的洪水中拼凑成一张饱含温情的“共享餐桌”,驱散恐惧,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力量。
劈波斩浪:向险而行与八方驰援
暴雨如注,洪水肆虐,但救援仍在争分夺秒。24日下午5时许,记者经救援队同意乘坐救援冲锋舟,向车江派出所艰难挺进。
水面漂浮着断枝、家具等杂物,未知的水下是可能划破冲锋舟的尖锐物品,在浑浊的急流中,驾驶员需不断调整方向,尽可能地避开漂浮物和悬垂的线缆等危险物,但还是一度被塑料袋缠绕至熄火。经过紧急处理后,待引擎的轰鸣声再次响起,这趟艰难的营救行程,总耗时30多分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榕江县城北新区车江一村,洪水已经淹没楼栋一层
此时,洪水已完全淹没派出所一楼。二十余名受困者聚集在狭窄的二层平台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由于洪水阻断了所有常规通道,救援人员只能利用外墙上一台湿滑的空调外机作为落脚点,小心翼翼地攀爬靠近平台,再将被困人员一个个引导下来,踩着这些“临时阶梯”转移到快艇上。
尽管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逃生,平台上的人们情绪相对稳定,彼此照应。
“水涨得太快了!太吓人了!”云南游客钱应洪一家四口旅游至此,亲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就二十分钟,眼睁睁看着水从车轮淹到车门!要不是消防员来得快,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正是被消防员紧急转移至派出所的。
救援队员在车江派出所开展救援工作
当地居民申娟母女早餐店被淹,申娟母亲感慨:“在榕江生活了60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洪水。”申娟的言语中透着坚韧:“店铺被淹了,只要人安全就好。”救援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老人和妇女被优先转移。等待救援中,水位正缓慢退下。
当受困者在派出所内守望救援时,一场规模浩大的救援接力正加速运转。
24日下午,位于龙里县的贵州省减灾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内,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进行:首批15000顶帐篷急需送往榕江!通知发出仅半小时,30多名龙里县退役军人志愿者便火速集结,超过30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在“若有战,召必回”的信念下毫不停歇。
“一天是军人,一辈子是军人。”高中体育教师任廷宇话语铿锵。
几乎同时,铁路部门争分夺秒。14时59分,载着20艘皮划艇、20包救生衣等救援物资的D8583次列车从贵阳北疾驰榕江。
救援现场
夜幕下的榕江并未沉寂。全省各地的蓝天救援队138名队员携23艘冲锋舟,在城北新区持续搜索转移。灯光划破黑夜,外卖小哥杨小平穿上救生衣当起向导,仅两个多小时就协助救出十余人。贵州蓝天救援队队员甚至赶往雷山,自费买空了超市所有可用食物送给受灾群众。
深夜里,观山湖区红十字会龙韵救援队队长何赛虎带着队员,步行一公里找到冲锋舟停靠点,再次驶入漆黑的水域,“晚上难度大,但我们会坚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在灾难来临时,更显其重量。在这里,没有人计较得失、没有人在乎距离、没有人畏惧困难、没有人在意艰苦。
重建之路:淤泥之上烟火重燃
25日凌晨1时,洪水终于开始大面积退去。大多数道路恢复通行,但淤泥沉积深厚,部分路段积水仍及膝盖甚至大腿。
清晨5时,中断许久的通讯网络悄然恢复,久违的信号重新连接起无数牵挂的心。
洪水逐渐退去,可勉强蹚水通行
7时30分,记者驱车驶过城北新区中心大道,路面洪水已退,交通基本恢复,但寨蒿河两岸路面淤泥堆积。车江一村方向,部分店面已开门营业,清扫整理的声音此起彼伏。
308省道与县城交叉路口,烟火气刺破灾痕。卖蔬菜、牛肉的商贩支起了摊点,顺丰快递的小哥车轮碾过尚有泥泞的街道,将连接外界的包裹送达。路两侧,商家们奋力清理着门前的淤泥。一家小卖部老板俯身擦拭着商品上的泥渍:“受损情况不算太严重,还能接受。”
街角超市内人头攒动,鸡蛋、泡面、面包、牛奶成为抢手货。老板用计算器结账,收银台前现金与手机扫码并存——电力尚未恢复,但生活已在重启。
超市内,居民正在购买生活用品及方便食品
重建的号角在榕江每一寸受伤的土地上吹响。
府前公馆地下停车场,消防救援人员操作着泵浦消防车双泵齐开,每小时1400立方米的排水量轰鸣着驱逐积水。岑巩县抢险救援队30余人挥动工具,利用抽出的积水奋力冲洗人行道淤泥。朗洞村民程金萍和乡亲们自发做了1500余份热腾腾的盒饭,穿越尚未完全畅通的道路,送到榕江县城救援人员手中。
在榕江一中,师生们合力清扫洪水留下的厚重淤泥。洪水来袭时,学校迅速将学生转移至高层宿舍,依靠小卖部储备物资渡过难关。
“争取明天上课!”校长刘念获语气坚定。
与此同时,武警黔东南支队150余名官兵走进承载无数荣耀与激情的“村超”球场,这里淤泥最深处达50多公分,碎石混着泥浆淹没脚踝。官兵们挥锹奋战,决心让这片梦想之地重焕生机。
“村超”球场被淤泥覆盖,武警官兵开展清淤工作
6月26日,榕江县交通、通讯、供电基本恢复正常,淤泥覆盖的街道上,铁锹与挖掘机相互协作,只为尽快恢复往日整洁的模样。
看,希望就在超市明亮的货架间流淌,在顺丰快递车轮碾过泥泞的轨迹中延伸,在少年清扫校园的沙沙声里跳跃,最终在武警官兵清除村超淤泥的号子声中、在居民俯身擦洗商品的背影里,汇聚成不可熄灭的暖光。
洪水滔天,冲不垮血肉筑起的堤坝;家园蒙尘,遮不住众志成城的光芒。
当淤泥被一锹锹铲除,当街道重现往日的喧嚣,人们知道,那象征着激情、团结与欢乐的璀璨光芒——那曾在“村超”球场上空闪耀的烟火,终将再次照亮榕江的夜空,宣告这片土地于八方大爱托举下的倔强重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陈祖嘉 赵哲铭 汪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