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紧扣“4+1”产业发展导向,将物流经济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培育,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9月份,全区物流企业总数已增至300余户。
产业规模持续跃升。五年来,经济区物流产业实现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从3家增至12家,多式联运企业从1家增至2家,装卸搬运和仓储企业从无到有,增至4家。2024年,经济区物流总营收突破15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质的跃升。
航空枢纽能级同步提升。随着贵州“一局四中心”开放平台的全面建成并相继投运,经济区航空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2024年,龙洞堡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231.33万人次,较2021年增长31.53%;货邮吞吐量10.66万吨,较2022年增长31.44%,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项目集聚效应凸显。截至2024年,经济区累计引进重点物流项目20余个,总投资额121亿元,其中14个项目已建成投运,仓储面积超100万平方米,8个物流园区建成投运,成功吸引博凯、顺丰、圆通、菜鸟、茅台等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行业资质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经济区已累计培育A级物流企业13家,占全市总数的11.3%;建成绿色物流园4家,占全省的40%;拥有“一级三星绿色仓库”2家、通用仓库2家,绿色物流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物流园区呈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态势。2024年,经济区物流企业总数达254户,带动就业超万人。临空现代物流园建成投运博凯、宝湾、顺丰、圆通、车夫网、茅台、菜鸟、中通等多个主体园区,各园区逐步形成细分产业集群:博凯物流园集聚医药类企业,茅台园区聚焦酒类物流,宝湾园区专注电子信息产品,车夫网与菜鸟园区集聚食品与快消品……供应链集成模式初步成形。
发展势头持续强劲。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之年,经济区物流产业延续稳健发展态势。截至9月份,全区物流企业总数已增至300余户,同比增长12.6%,规模以上企业29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2%,直接带动就业超1.5万人,为区域就业与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经济区成功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这是贵阳贵安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上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是经济区首次在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上获得“国字号”招牌,标志着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其成功获批,为经济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对于地方聚集高端产业要素、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增强区域发展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经济区将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与区域功能定位,以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4+1”产业协同效应,系统推进物流能级提升。通过强化枢纽功能,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物流核心枢纽;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多元协同的供应链生态;加快智慧化转型,提升全链条运行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动物流经济实现质的跨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记者 杨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