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贵阳贵安向“质”而行,新型工业化活力奔涌——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工业经济实现量级突破,2023年,工业增加值迈过1000亿元大关、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达7.5%,持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这五年,贵阳贵安向“新”而行,创新动能十足——
在科技部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贵阳市在全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排第27位,在西部20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第4位,创新能力位居西部前列。
“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六个抓”思路,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传统产业涅槃拓“新途”,新兴产业破茧开“新局”,工业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强筋健骨 夯实发展底气
强产业就是强根基。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全力以赴抓产业、强工业,以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六大重点产业”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的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方面,贵阳贵安围绕“芯、件、板、机、器”五大板块发力,中国振华成为全国产品体系最全的重要电子元器件基地,航天电器、振华新云等企业入选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百强”名单。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纳入“1+7+1”重点产业体系,已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中航发黎阳、贵州轮胎、詹阳重工等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磷及磷化工产业方面,“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逐步优化完善,初步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制品”的金属铝产业链,以及利用铝土矿生产磨具磨料、耐火材料和石油压裂支撑剂等产品的非金属铝制品产业链。
……
数据显示,2024年,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0%;“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速从2021年的9.7%提升至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攀升至64.7%,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贵阳贵安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是贵安新区本土新能源车企,成立至今,通过抢抓“电动贵州”等政策机遇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所生产的电动重卡、电动轻卡、电动微卡等“贵州”牌新能源商用车获市场青睐。今年前三季度,贵州长江汽车已生产整车9382辆,完成工业产值9.43亿元,同比增长167%。此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公示的2025年度贵州省绿色制造名单显示,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还入选“贵州省绿色工厂”和“贵州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40家、绿色工业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创新突破 积蓄发展动能
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工业水平上。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新兴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我们的电池制造全程高自动化、高柔性化,可让多种产品共线生产,匹配更加柔性化、多样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今年1月,我们投入第三条产线,进一步提升了产能,此外,今年还将开拓海外市场,丰富产品线。”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质量模块负责人张嘉鑫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30.9%,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30.1%。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国内首条航空环锻件全自动控制生产线——航宇科技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集设计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生产可视化和管理数据化于一体。
“我们的产品已进入美国通用电气、美国普惠、法国赛峰、美国霍尼韦尔等六大全球顶级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供应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航宇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贵州轮胎入选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国轮胎行业首家、贵州省首家全球“灯塔工厂”;翰凯斯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小巴获全省首张载人测试牌照,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第一梯队……
数据显示,目前,贵阳贵安已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创新驱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深耕园区 拓展发展空间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沃土”,承载着产业腾飞的梦想。
“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深耕园区建设,以开发区“五优”改革为抓手,实现全市省级开发区“满覆盖”。
“我们不断优化涉及企业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和便利度,着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廉政环境,让企业更好地专注于生产经营活动。”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招商部部长李韵说。
“经开区聚焦‘两主一特’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紧盯项目开工入库、推动项目建设投产三方面工作,力争在加快补链延链招商、央企合作招商、标准厂房招商上实现大突破、取得新成效。”贵阳经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局)副局长张宇说。
数据显示,贵阳贵安现有500亿级开发区1个、100亿级开发区9个,开发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3%,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同时,贵阳贵安专业园区建设也取得突破。
2024年9月,省首家表面处理产业园——花溪表面处理园区开园。该园区是全省统一规划布局的规模最大表面处理产业园区,也是全省唯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电镀集中处理中心,可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等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如今,贵阳贵安以制造业为根本、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体经济的地位更加稳固,新型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看速度,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吉利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批引领性项目投产或落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跑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看体系,分行业编制重点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工作精力向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集中。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2024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1%,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第一动力。
记者 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