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征程上,教师队伍建设是攸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着民族复兴的未来图景。贵阳贵安深刻把握这一时代脉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历史主动,将教师工作置于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高擎信仰之炬,淬炼师者之魂,以一场声势浩大、深入持久的“铸魂强师”行动,奋力书写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崭新篇章。
这里,正成为一片初心闪耀、芳华绽放的热土,广大教师以砥砺奋进之姿,共同奏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强音。
以师德为基,铸牢育人之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更是教育事业的精神基石。贵阳贵安教育系统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魂工程”为抓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职业全过程。
制度先行划红线。印发《贵阳市教育系统师德违规行为通报曝光制度(试行)》等系列文件,明确师德监管“负面清单”,让师德要求有章可循;全面推进教职员工背景审查,严把教师入口关和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贵州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具体要求,明确师德底线,规范处置尺度,确保讲台之上皆为德才兼备之人。
教育引领树新风。今年,贵阳市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展为窗,呈现教育先辈躬耕教坛的卓越足迹,定格新时代教师奋进担当的鲜活身影,让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建立“日常+年度+专项”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硬挂钩,倒逼教师锤炼道德修养。
纪律约束守底线。针对有偿补课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组织警示教育,强化教师纪律意识。2021年以来,累计组织2.2万余人次教师参与省、市、区三级师德师风巡回宣讲,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如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成为贵阳贵安教师的共同追求,城乡校园里,教育家精神正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
以能力为要,夯实兴教之基
师德立人,能力立业。贵阳贵安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诉求,构建系统化设计、专业化赋能、精准化滴灌的教师培养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铺就进阶之路,着力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大先生”队伍,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为破解教师成长“路径模糊”难题,贵阳贵安以“学科带头人工作站”“三名工作室”为重要载体,发挥骨干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成果研磨、跨校交流等活动,推动教师队伍成长。截至目前,各类工作室已累计引领4000余名教师实现专业突破,带动万余名教师完成能力跃升,让优质教育智慧在更大范围流动共享。
在教师能力提升的“供给侧”发力,贵阳贵安构建起覆盖“国培—省培—市培—区(市、县)级培训—校本培训”的五级培训体系,打破层级壁垒与资源壁垒,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培训格局。每年精准摸排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能力短板,科学选派教师参与上级培训。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国培3.26万人次、省培2700人次、市培1.77万人次,分级分类的培训模式让“养分”精准直达教师成长需求,切实将培训成效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激活教师队伍整体活力,贵阳贵安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推动城区优秀教师“下沉”乡村、乡村教师“上浮”跟岗,实现优质师资双向流动、优势互补。同时,实施中小学校长“领雁行动”后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通过集中研修、导师带教、名校跟岗、课题攻关等方式,系统培养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
以改革为翼,激活育人动能
教师能力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课堂变革的实效上。
“双减”政策落地,课堂改革如火如荼。在贵阳各中小学的课堂上,曾经“满堂灌”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老师们巧妙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如组织学生规划校园超市的商品摆放以理解几何图形特征;引领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让学习回归本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贵阳贵安还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覆盖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体系,实现教学手段的智慧化转型。以贵阳市省府路小学为例,该校构建了数据驱动、AI赋能、六维协同的“志道•数智教学”新范式,借助教师互动智写板、学生纸笔智写板、学情采集器等数字设备,以云、网、端一体化数字化教学环境优化升级与AI技术支撑为基础,达成“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精准化测评、科学化评估、循证化研修、数智化管理”。
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贵阳贵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推动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引擎,各职业院校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共育”模式,打造了一支既懂理论又精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支撑,学生们在“双导师”指导下,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积极投身产业升级,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双减”撬动的课堂革命,到智慧教育引领的教学范式重构,再到“双师型”队伍筑牢的产教融合基石,贵阳贵安以“强师”为矛,在基础教育提质、职业教育增效、教育生态优化等多维度同步发力。
以保障为盾,厚植从教沃土
贵阳贵安始终把教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待遇优化、机制创新、人文关怀,为教师构筑安心从教、静心育人的温馨港湾。
2018年,贵阳贵安在全省率先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2019年贵阳市制定了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稳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多年来,这一政策如定海神针,让教师们心无旁骛地耕耘在教育一线。
职称评定政策优化,是激励教师成长的强劲引擎。贵阳贵安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精心制定评审实施细则。该细则充分考量学校地域差异,实施分类评价,优化评审标准,为不同环境下的教师搭建起公平竞争的晋升阶梯,让每一位教师的才华都能得到充分施展。
教师编制管理改革,是激活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2022年,“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方案在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试点先行,2024年全面铺开。这一改革强化了教育部门的统筹管理,构建起县域内教职工管理新格局。同时,教师退出机制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师德师风、能力业绩等为导向,严格考核、科学评价,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关怀“暖心”,让教育均衡升温。实施“国家特岗计划”,不断优化乡镇教师结构,提升学历层次、综合素质,通过政策倾斜、资源保障等方式,提升特岗教师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成为支撑贵阳贵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人才基石。站在新起点,贵阳贵安教育现代化蓝图正徐徐展开,贵阳贵安7万余名教师将继续以初心为舵、以担当为桨,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砥砺奋进,为绘就“教育立市”壮美画卷贡献力量。
记者 余杨智 马铮 潘清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