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市民杜女士驾驶着已显示电量不足的新能源车驶入贵阳市世纪金源大饭店地下停车场,找到车位停好车后,走向站立在墙边的几个“白胖子”,这些“胖子”身高1.4米,身上印着二维码以及“新能源车充电宝”字样,杜女士掏出手机扫描后,邀请其中一位跟随她来到车尾,20分钟便完成充电。
“续航里程增长了100公里,移动充电机器人真方便。”杜女士开心地表示,有这样的服务,就不用专门去寻找有充电桩的车位了。
被夸奖的机器人,是贵州香宾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它有着无人驾驶、占地面积小、部署灵活便捷、应用场景多等诸多优势。
“当下,汽车移动充电尚在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将大有可为。”香宾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王欢表示,和新能源车充电与日俱增的需求相比,一、二线城市的老城区建筑密集、街道狭窄,安装固定充电桩受限颇多,从充电桩的行业格局来看,传统充电桩仍为主流,移动电桩可以作为有效补充,“我们打造的移动充电机器人,目标就是实现移动、即时、高效服务。”
“公司目前是我省唯一一家‘尝鲜’该项业务的企业。”王欢介绍,2023年,该公司从省外引入10多名贵州籍技术人员,启动研发工作。当年组装完成首款充电机器人,重400公斤,按照每台车充电20度计算,可为3台车充电。随后,技术团队继续对电芯、底盘、充电模式等进行优化,同时引入算法和AI,逐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机器人行走稳定性是最棘手的难题,我们通过与贵州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合作,将目视仿生算法与多传感器技术相融合,经过上千次测试和算法优化,去年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系统。”王欢说,新的机器人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为车辆充电20分钟,续航里程便可增长100公里。现在已有40台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工作。同时,还有60台机器人走向省外,到四川、陕西、湖南、北京等地工作。在公共充电站、商业体停车场等多个应用场景,都可以看到这些可爱的“白胖子”。“公司目前已接到来自四川、陕西等多地500余台订单,预计11月底交付完毕。”王欢透露,公司第三代搭载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储能充电机器人正在研发中,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新生产线预计2026年投用。(记者 吴琳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