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连日来,贵阳贵安各地正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组织人工、机械、材料等进行施工,筑牢粮食生产“耕”基。据了解,2023年贵阳贵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4个,建设面积9.5万亩,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4月将全面完工。
据悉,贵阳贵安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围绕“三个突出”稳步推进。
突出“三个有力”强推动。统筹有力,组建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务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齐心、协同推动的工作体系。政策有力,制定《贵阳贵安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工作内容、保障措施,按照“三改”(坡改梯、旱改水、瘦改肥)、“四化”(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设施化)要求,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地力提升、农田输配电“六项工程”,确保建一亩、成一亩。指导有力,组建工作督导组,落实“三到现场”(开工、施工、验收三个环节到现场开展督导),聚焦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助农增收、项目验收“五个重点”开展督导,严把设计关、施工关、质量关、验收关,建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全闭环”监管模式,指导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突出“三个环节”强质量。高标准建,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评价、统一上图入库),组织有关部门、乡镇、村、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群众代表共同对项目设计方案开展“六方会审”,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质量。高标准管,制定建后管护制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每年从下达到县的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中提取2‰补助管护专项经费,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同时,运用市场化创新手段,开展质量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后期损毁的风险兜底。高标准用,项目工程完工后,采用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壤快速工程化改良培肥,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密度从每亩8000株提高到12000株,推广“稻+油”“稻+菜”轮作方式,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实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以上。
突出“三种模式”强创新。农民自建模式,制定《贵阳贵安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民增收工作方案》,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采取“政府主导、支部主推、农民主体”建设模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国企人才、技术、资金优势,采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建设模式,由央企、市属国企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建设后产生的耕地指标、产业发展等收益,扣除项目建设成本后,实施企业略有盈利。整合资金模式,在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基础上,市、县两级通过财政补助、整合资金或撬动社会资本等方式补足,确保资金投入力度达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要求。
“2019年以来,贵阳贵安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8万亩。”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贵阳贵安将逐步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 李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