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2日从市林业局获悉,2023年贵阳市完成自然保护地植树108.09万株,营造季相变化明显、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多彩森林示范点,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近年来,贵阳市坚持按照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建设发展的要求,通过“四个一”来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
整合优化,完善“一个体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待国家批复后全市自然保护地将从27个优化为22个,面积优化减少237.42平方公里,实现自然保护地精准管理。
协同发力,健全“一个机制”。市级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建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专项工作组,建立自然保护地综合监管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绿盾”、涉林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守好自然保护地。围绕全市自然保护地涉及设立、变更(含更名、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撤销、勘界立标、项目选址、总体规划编制等重大事项联审,在生态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销号、项目监管等方面形成“一张图”相互协商、齐抓共管。
惠民共享,宣荐“一套福利”。发挥自然教育基地作用,加强课程开发和讲师培养,积极向中、小学生推广自然教育活动。设立省级自然教育基地22个,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草局、科技部联合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称号,为全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单位,《家门口的湿地—阿哈湖湿地探索手册》荣获2023年全国优秀林草科普作品。举办首届阿哈湖自然观察节、开展探索开发湿地保护、森林探秘等自然教育活动70余场,全市自然保护地接待游客1200万余人次,在首届阿哈湖自然观察节活动就吸引了上万人参加活动。
增绿添彩,实施“一项工程”。积极申报国家重要湿地,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采取采伐更新、补植、抚育、择伐、封山育林等措施,改善森林生境。以长坡岭森林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和登高云山森林公园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2023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植树108.09万株,营造季相变化明显、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多彩森林示范点。依托自然保护地,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4个,76个机关、学校、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累计5.79万人次参与活动。
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