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的陪伴书屋,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各类图书陈列有序,阵阵书香沁人心脾。搬迁群众和孩子们或站在书架前挑选喜爱的图书,或坐在桌前专心阅读书籍,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放学后或寒暑假时,我最喜欢来书屋,不仅可以看各种各样书,还可以写作业,不懂的还有大姐姐教我。”彩虹社区小朋友何雨暄开心地翻看手中的绘本说道。
在彩虹社区陪伴书屋,不仅书籍种类丰富,涵盖科教、文学、少儿、生活等多种类别,还配备了志愿者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西秀区新安街道彩虹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忠斌告诉记者:“孩子是家长最大的牵挂,我们把关爱下一代的事业做实做好了,年轻人就能安心去就业、去创业。”
据了解,彩虹社区是西秀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工业园区安置点,同步配套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和就业厂房,安置了来自西秀区17个乡(镇、街道)搬迁人口共1306户、6102人。近年来,彩虹社区围绕“凝聚五心添五力,谱写家在彩虹里”目标,全力提升“彩虹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而彩虹社区活动项目《家在彩虹里》被推介为2023年贵州省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彩虹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忠斌被授予2023年贵州省百姓学习之星称号。
“《家在彩虹里》活动项目就是由‘五心添五力’构成,即为党建引领聚初心,支部共建添合力;劳动就业聚信心,社企共建添动力;文化建设聚欢心,村社共建添活力;社区治理聚邻心,镇办共建添定力;公共服务聚民心,东西共建添助力。”张忠斌介绍,为加快推动搬迁群众从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彩虹社区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教育、金融服务、商超便利、警务室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以“党支部+社区工作人员+45名楼栋长”的模式,加强社区党建引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数据信息收集排查、卫生检查、矛盾化解等具体问题上,加快实现社区基层自治。
身为家庭主妇的彭燕,以前只知道照顾家人,自从搬到彩虹社区,她找到了更多的快乐。“我主动申请加入楼栋长,孩子们去上学时,我就主动帮助年迈的邻居打扫卫生,谈谈心,了解大家有什么困难。他们信赖我,有事找我帮忙,也给我信心,让我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安居乐业同步,服务治理并重。彩虹社区创新治理模式,强化社区服务,让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除了楼栋长加入社区治理外,我们还探索‘互联网+’模式,运用‘信息化+网格化’赋能高效治理,全覆盖安装可视智能安全系统,实现对特殊人群的智慧化、高效化、精准化服务。同时,开展‘家门口的视频’专项行动,以‘人防+物防+技防’推动平安社区建设。 ”张忠斌说。
在彩虹社区生活广场旁,记者看到有一个“乡愁园”。张忠斌告诉记者:“这个“乡愁园”是将群众原居住地周边的生活器皿、石具等资源原物搬迁倾力打造而成,是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忆苦思甜,留住乡愁’。”同时,彩虹社区协调周边村寨闲置土地打造社区居民“小菜园”,既解决社区无土地资源发展产业的问题,又安慰了80余户搬迁群众的农耕乡愁。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彩虹社区积极为搬迁群众建成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开放图书室、科普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提供了文化阵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利用传统节日及民族节日“四月八”等时间,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挖掘搬迁群众中的能人巧匠,组建舞蹈队、山歌队,以文娱活动聚心暖心,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
“搬到这里来,孩子学校很近很放心,哪里有点疼痛医院就在社区里。我还和其他搬迁户组建了一支舞蹈队,学习时下最新的广场舞,社区有活动时还能上台表演。现在的生活别提多开心了。”搬迁户丁福平开心地说道。
党建聚力赋能,服务提质增效。彩虹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让新市民在新家园的幸福生活持续升级。如今,在彩虹社区,越来越多搬迁群众在搬出大山的同时,逐步实现向新市民身份的转变,学习拥抱彩虹般的幸福新生活。(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