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日光浴”就能发电、 地热装置自动控制室温……在贵阳,有一座“有气息”的绿色建筑——中核汇能贵州能源的办公大楼。这是贵州首座“零碳大楼”,用“黑科技”生动诠释着什么叫绿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国内已经有‘零碳园区’,但省内‘零碳’办公大楼还是空白,作为一家清洁能源公司,我们想从自己的专业入手,真正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中核汇能贵州公司党建群工部副主任黄林说。
室外29度,室内只有23度。外观上,一面巨大的发电玻璃幕墙在抵挡炎炎烈日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转化太阳能,而车棚之上的单晶硅光伏组件和风力发电系统则为电动车提供了绿色动力。内部设施如地源热泵装置,使得室内温度调节不再依赖于传统空调,而是通过地表和地下水的温差来实现,既环保又节能。
数据显示,通过使用绿色能源,以及电力储蓄等方式,中核汇能贵州公司基本实现大楼电力运行的自给自足。相比传统模式,每年可节约电费35万余元,降低耗能30%—50%,相当于减少10吨标煤燃烧的气体排放。
绿色,不止一种演绎方式。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交界处的牛栏江上,坐落着一座水库,一旁的山坡上是一片片光伏板,两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这是贵州首个实现“水光互补”的示范发电项目。源源不断的电力从这里出发,经过220千伏玉撒Ⅰ、Ⅱ回线路,到达毕节供电局500千伏乌撒变,最后抵达千家万户。
“凭借两者互补的优势来进行发电,出力曲线更加平滑、稳定,电能质量更加优质、安全,完全解决了新能源发电出力具有较强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等问题。”国家电投象鼻岭水力发电总厂运行部副主任封禄俊介绍。
去年以来,先后建成投运500千伏乌撒变3号主变、500千伏奢鸭二回线路等重大工程,毕节地区新能源送出能力由570万千瓦提升到680万千瓦。
此外,国内首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并网;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上线运行……随着一项项工程、技术、平台落地见效,毕节“荷随源动”的电力特征正在向“源网荷储互动”积极转变,供需更加协同。
新能源,正在成为贵州的一张“新名片”。 截至2023年底,贵州省统调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占电源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27%,新能源发电利用率达99.51%。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实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也是关键。
眼前没有粉尘纷飞,耳边没有隆隆噪声,产生的废水废料还可回收再利用。作为生产反渗透膜这一环保节能产品的制造商,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中首先做到了以“新”促“绿”。
“反渗透膜最核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净化,通过膜分离可以让企业的生产用水实现循环利用,达到绿色经济循环使用的效果。”沃顿科技副总经理吴宗策说。
在实现循环经济、践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沃顿科技公司通过蒸馏回收、冷却回收、变频控制等技术手段,极大提升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节约生产用水、用电成本,延伸完善绿色产业链条,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引领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非常注重生产污染的控制和绿色生产的概念,在内部建有污水厂,在产品的生产里,对生产的节能减排、减少原材料损耗等方面加大投入,每年都坚持在技术改造上开展改进和深化。”吴宗策说。
与沃顿科技的循环发展类似,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中央空调的控制与节能技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帮助客户提高空调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成立之初,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汇通华城决定从技术上另辟蹊径,专注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领域,在业内率先将变流量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研发了中央空调“控制与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节能20%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在600万元至800万元,用于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活动和加快数字化应用服务,并通过不断提高硬件的产品质量,在节能降耗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郭林说。
得益于不断地深耕“绿色土壤”,汇通华城通过输出水冷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每年在全国实现总节电量达23.05亿千瓦时,相当于1.5个大型水库年发电总量,减少碳排放172.89万吨,按照一棵树每年可以吸收并储存4千克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每年种下4.32亿棵树的碳吸收总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旭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