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安顺高新区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条件和产业实际,加强园区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处处涌动着奋进的力量。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安顺高新区聚焦安顺“两城三基地”建设,抢抓发展机遇,明确提出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数字经济(绿色算力)的“3+N”产业体系,力争2024年规划范围内入统(火炬统计)工业总产值突破380亿元,2025年突破500亿元。
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型建材,再到特色轻工+数字经济,安顺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核心区共有企业3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7.7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03亿元,完成营业收入85.63亿元,完成税收3.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3亿元。
攀“高”逐“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企业荣誉墙下,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明华感慨地说:“正是依靠这些创新成果,公司得以在同质化‘赛道’中杀出重围,走上发展‘快车道’。”
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房
通过产学研合作,康命源科技与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贵州绿色化工与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等联合设立了康命源高分子研究院,组建起企业科研团队。在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领域取得各类专利76项,先后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2020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6亿元,纳税贡献3565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纳税大户”。
在技术创新中寻求发展,像康命源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安顺高新区中还有很多。2023年,安顺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设备正在加工各种零件 桂传念 摄
安顺高新区还不断加大人才基地建设,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起产学研创新平台,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应用,培养各类专业实用技术人才约1100人。区域内的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自2020年办学招生以来,开设了民航安全技术与管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已输送毕业生1500名,为黎阳国际、乾鼎科技等20家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产业人才。
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园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固达公司荣获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安顺高新区检测中心顺利通过CMA资质认定。支持企业申报创新平台,帮助黎阳国际等17家企业获取科技项目资金837万元;黎阳国际成为全市首家获得海关AEO认证企业,获得1700万元外经贸提质增效专项资金。
截至目前,安顺高新区核心区汇集了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重点实验室2个,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创新平台,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创造良好条件。
聚“链”成群 驱动产业提质增效
日前,固达电缆集团产能提升及技术改造升级项目(二期)正式投产运行。走进新建成投产的生产车间,传送带上“金丝”流动,一根电线经拉丝、束丝、挤塑、质检等系列工序后,即将发往全国各大家装市场。
“公司的明星产品欧标别墅电线于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耐用77年检测,是贵州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固达电缆企划经理郑玉华说,凭借超前的技术和过硬的品质,公司已发展成为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一级供应商,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天津华电海晶“盐光互补”光伏项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等5000余个项目工程提供产品及服务。
固达电缆产能提升及技术改造升级项目(二期)投产运行 桂传念 摄
为了有效地满足市场各大型项目建设产能需求,固达电缆适时对产能及技术进行了提升和改造升级,新建完成的二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91000平方米,新增设备三十余台,二期设备的生产效率较一期提高一倍,可生产包括光伏电线电缆产品、高压汽车线、新能源汽车线等在内多个新产品。
园区是培育产业链、提升运行效能的重要载体。为做好新型建材,做强电线电缆、管道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安顺高新区践行绿色环保发展模式,聚集了康命源、国塑、固达电缆等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园区也形成从研发设计、生产,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高端装备制造是安顺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安顺布局航空工业基地,其中,在平坝布局了原黎阳公司、红湖机械厂等一批三线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探索,构建了相对完备的航空制造产业,为安顺高新区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
围绕《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安顺高新区编制了《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2023—2035年)》,紧扣“航空产业转化中心、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园、航空发动机配套制造产业园、通用航空制造及运行基地”的产业布局,编制了《贵州航空产业城航空零部件产业园发展规划》《平坝乐平通航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大力推动与航空产业关联的装备制造业发展,2023年,核心区有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2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同比增长29.13%,在全年工业总产值中占比7.10%;完成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29.38%。
汲取“园”动力 增强内“区”力
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安顺高新区结合“两城三基地”建设实际,精准对接成渝、江浙、闽粤等地区招商资源,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持续完善“一图三清单”,以全产业链视角抓招商、扩投资,2023年,外出开展招商引资22次,引进项目41个,合同投资总额42.47亿元,一批优质企业、重点项目在安顺高新区落地生根。
贵州花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宿舍楼
“厂房、宿舍、办公楼均已完工,只等设备安装完成,下个月便可投入生产。”贵州花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
“公司去年入驻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和支撑。”公司总经理高中林告诉记者,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所有遇到的施工建设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样的服务还是第一次体验到。
贵州花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一期建设占地39亩,主要从事医疗器械(耗材)生产、研发及销售。“正式投产后可带动周边就业250人,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高中林说。
安顺高新区以关心关怀企业,当好“店小二”为理念,持续解锁营商环境“升级”密码,建立了“县级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三级网格服务机制和“领办员首席领办、督办员跟踪问效、协办员全程协助”的工作机制,对宣传推介、对接洽谈、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产等环节提供快捷高效服务,“一月一调度”帮助企业解决113个实际问题,协调融资贷款9.17亿元,争取项目55个,争取资金1.54亿元。
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检测
在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同时,安顺高新区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聚焦主业抓经济、抓产业、抓服务,对凯兰德煤机等40家“小散弱企业”进行“腾笼换鸟”,持续加大对闲置低效厂房、散弱小企业的清理力度,盘活闲置厂房12万平方米,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重大项目用地。同时,狠抓新项目建设,紧盯核心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14个在建项目,细化措施,确保如期完工。康命源二期、神农大健康项目顺利启动建设,隆相新材料、固达二期等项目建成即将投产,欣宇泰科等7家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扩大规模做强做优。
现今,安顺高新区正围绕新质生产力向“新”图强,持续在创新驱动、增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内动力、集聚力、承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