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商讯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青春“黔”行践担当 “铜”心筑梦助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的时代号召,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心向党 青春筑梦” 志愿服务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团队深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以 “文化传承、反诈护航、知识赋能、助农兴邦、数字语博” 为核心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动能。

红色课堂铸魂:赓续精神血脉

7 月 14 日上午,志愿服务团在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街道团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 “信心筑梦 薪火相传” 主题红色教育课。队员游家武以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为核心,系统讲述抗战时期黄平旧州机场等革命遗址的历史背景,通过 “历史叙事 + 艺术赏析” 的方式,带领当地学生赏析红色水彩画、剪纸作品,让革命先辈的无畏精神在艺术熏陶中直抵心灵。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游家武正在讲述主题红色教育课程

“通过创作红色作品,我好像更懂了‘爱国’两个字的分量。” 参与课堂的苗族学生石嘉升同学在完成一幅 “飞虎队抗战” 主题绘画后说道。互动问答环节中,学生们围绕 “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展开热烈讨论,红色种子在思想碰撞中悄然扎根。志愿服务团以青年视角活化红色教育,让方志敏式的革命精神在东大地焕发现代光芒,是对 “赓续红色血脉” 的生动践行。

反诈护航守民:筑牢安全防线

当天下午,志愿服务团联合团山社区工作站开展 “捂紧钱袋子过夏天” 老年人反诈宣传活动。队员游家武结合真实案例,剖析 “保健品诈骗”“冒充子女借钱” 等常见套路,发放科普手册 200 余份。团队自编自演的反诈情景剧《骗局现形记》,以 “售卖假药” 为剧情,让 30 余名老人在情景模拟中掌握 “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这些娃娃讲得实在,我们听得明白!” 社区居民吴奶奶紧握队员的手说。此次活动构建 “宣讲 + 手册 + 情景剧” 的立体防护网,将安全意识植入群众日常生活,彰显青年在基层治理中的 “安全哨兵” 作用。

图为社区居民吴奶奶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交谈

知识赋能启智:播撒希望种子

7 月 15 日上午,志愿服务团聚焦 “知识赋能乡村振兴”,在团山社区开启 “七彩课堂”。队员许丛娣的 “一花一草,洞见植物脉络” 课程,从植物基础知识讲到生态保护理念,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展示大学实践场景,激发 20 余名孩子对科学与未来的向往。

“原来树叶的纹路这么美!” 课后的植物拓印实践中,孩子们用锤子将花叶脉络拓印在方巾上,在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中感受 “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志愿服务团以 “理论 + 实践” 点亮童心,让知识的种子在动手创作中生根发芽。

直播助农兴邦:数字语博激活产业动能

7 月 15 日下午,志愿服务团联合共青团松桃县委、松桃自治县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开展 “青耘中国” 直播助农专场。队员许丛娣、臧佳韵化身主播,推介松桃甜糯玉米、米豆腐等特色农产品,详解 “海拔 800 米以上种植”“生态施肥” 等品质优势。直播累计观看量达万余人次。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 “青耘中国” 直播助农专场

“大学生帮我们把山货卖向全国,真是雪中送炭!” 强村富民公司负责人杨经理感慨道。志愿服务团将 “电商思维” 融入乡村振兴,用青春语态架起 “田间地头” 与 “千家万户” 的桥梁,践行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嘱托。

非遗传承润心:守护文化根脉

7 月 16 日,队员徐杨的 “银针绣梦 —— 苗族刺绣课” 走进团山社区。从刺绣的历史脉络到苗族 “蝴蝶妈妈” 纹样的文化寓意,从平针、回针的基础针法到集体协作绣制 “民族团结” 主题作品,20 余名学生在穿针引线中触摸非遗温度。“这不仅是学手艺,更是守家底。” 参与教学课程的九江中学伍校长说。

图为实践团成员徐杨与贺希琳一起动手探讨苗绣基础针法

同日下午,团山社区松桃苗乡社工部开启 “玩转魔法” 趣味课堂,通过互动游戏和科学小实验激发孩子好奇心,实践团成员们担任助教维持课堂秩序。接着,实践团成员徐畅主讲 “好吃的冰淇淋” 粘土课,运用色彩丰富的粘土,捏出一个圆滚滚的冰淇淋球作示范,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创作;贵州大学志愿者辅助教学,帮助孩子们调整形状。完成后,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笑声传遍了整个课堂。

图为实践团成员徐畅给团山社区“四点半课堂”孩子们开展创意粘土活动

气象科普惠民:夯实发展根基

7 月 17 日,志愿服务团联合松桃县气象局开展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周” 活动。在世昌广场,队员们分发气象手册 150 余份,讲解暴雨、泥石流等灾害的避险技巧;当天下午走进松桃县气象局科普基地研学,在自动气象站、灾害预警系统前,深化对 “科技护航民生” 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松桃气象局张惠珠老师讲解气象测量工具工作原理

“既要懂知识,更要会传递。” 队员周正海及团队成员傍晚在漆扇文化课上,教孩子们用大漆颜料与毛笔绘制 “语言非遗扇”,让推普与美育碰撞出新火花。此次活动构建 “科普宣传 + 研学实践 + 文化创作” 的链条,将普通话创意性、动态化融入群众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团山社区居民在团山广场进行大合影

据悉,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的特色品牌实践项目,“艺心筑梦”实践团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屡获殊荣。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入选团中央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等23 项国家级荣誉,并斩获湖北省2025年“青春手绘 美丽乡村”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等5 项省级荣誉,同时荣获校级荣誉10项,多层次荣誉体系充分彰显了其在志愿服务领域的突出影响力。

“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担当。” 志愿服务团队靳良晨表示,近期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强国有我” 不是口号,而是扎根基层的每一次付出。下一步,实践团队将建立 “松桃实践基地”,推动 “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助农直播” 常态化,带动更多青年学子以行动诠释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青春誓言。(作者:靳良晨)

【举报】责任编辑:cms-NB33525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