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守底线 抓产业 稳就业|贵州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月的贵州,广袤乡村绿意涌动、生机盎然。

大娄山脉,一个个“新农人”的涌现发展了这片土地上的特色经济;

麻山深处,有着稳定收入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们在家门口安居乐业;

乌蒙山下,一声声来自手机支付的收款提示音,让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们喜上眉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贵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运用大数据监测预警,结合农户自主申报和干部日常走访,至今年5月底,全省有72%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3+1”保障动态清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底线任务,抓牢抓实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带领广大群众奔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守底线——帮扶不断档,生活有保障

眼下,望谟县蔗香镇乐康村400多亩蔬菜基地正逢采摘季,黄瓜、茄子、西红柿等一茬茬新鲜蔬菜采收装车后,被迅速销往全国各地蔬菜市场。

“目前每天需要100多名村民采摘,仅劳务工资发放就有上万元。”乐康村第一书记单乐开心地说,基地目前总投资超380万元,预计总产值可达800万元左右。

自驻村以来,单乐积极争取到帮扶资金实施以工代赈试点示范项目,带动当地120余人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也积累增加了近百万元。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贵州坚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方向不偏,五级书记抓振兴,3万余名“精兵”上一线,不撤摊子不歇脚,将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坚持到底。

筑牢“防贫坝”,精准防返贫。两张“明白纸”,把防贫申报和帮扶政策明明白白地送到了群众手中,找干部、打电话、一码通,用好大数据,监测帮扶工作织得又密又牢。特别是把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作为重点。通过识别监测,精准制定实施帮扶措施,常态化跟踪落实情况。

“3+1”保障也同样不断档。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一个不落,将防止返贫的贵州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处,确保“3+1”保障问题动态清零。

支持国家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推动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省直单位帮扶重点帮扶县全覆盖。

全力以赴,必有回响。目前,新增识别监测对象8892户35514人(累计识别13.76万户54.25万人),全省72.5%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此外,至2024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3%、较“十三五”末提升了3.3个百分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比例达97.8%,行政村5G通达率达99%;百亿资金资助大山孩子上学、提供营养膳食,几百万农村儿童从“吃得饱”变成“吃得好”,全省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75.99%;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1642元增加到2024年的15856元,年均增速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抓产业——特色产业开路,百姓获得感增加

6月11,贵茶集团62吨欧标抹茶出口北美、日本发运仪式在铜仁市江口县贵茶产业园举行,贵茶联盟企业及经销商代表共同见证贵州抹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时刻。

据介绍,本次发运的62吨抹茶中,58吨将销往北美市场,4吨销往日本市场,这也是今年第二批次大规模出口北美、第三批次大规模出口日本。贵茶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蒙祖德表示,当前,全球抹茶需求量大,国际市场对贵州高品质抹茶认可度持续提升,订单日益增长。此次贵茶集团凭借严格的欧盟标准品质,成功巩固北美、日本等高端市场,是贵茶集团深耕国际市场、赢得大客户信赖的又一成果。也是干净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典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麻江蓝莓》(GB/T 45691-2025)国家标准,并于2025年9月1日实施。该标准为新型地理标志标准体系建立后第一批新制定的产品类国家标准,也是全国首个蓝莓类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标志着贵州省黔东南州特色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最大蓝莓产区——黔东南州蓝莓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好“土特产”。全省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蓝莓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薏仁、猕猴桃、太子参等种植规模全国前三,肉牛规模持续壮大,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2024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村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全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全力以赴抓牢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把品种品质品牌作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走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子。围绕保供给、提效益、促增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围绕保供给、提效益、促增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抓保供产业,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罗甸、册亨、关岭等低海拔富热河谷区加快布局生产冬春茄果类蔬菜,强化市场监测调控,确保菜肉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抓精深加工,做足做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聚焦“3+5”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新增涉农加工企业100家、省市县共抓引领型加工企业100家,打造更多休闲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用品等产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以上。围绕“两红三绿一抹”,开发新茶饮、扩大出口量、提升贵品质。加强中药材产业GAP基地建设,发展“贵天麻”产业集群。狠抓产业融合,在北上广深等重点地区布局更多“贵州黄牛”“三穗鸭”等农产品直销专卖点、餐饮体验店,建设贵州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依托茶园、花海、稻田等田园风光,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康养、研学、群众体育、乡村民宿、民俗文化和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

稳就业——促区域协作拓就业路径

山海虽远,两心相连。广州市花都区和安顺市普定县,相距1000余公里,却因东西部协作而紧密相连。近年来,两地紧紧围绕劳务协作提升开展工作,通过共建就业帮扶车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服务等举措,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见工业缝纫机整齐排列,工人在裁床、缝纫、熨烫等工位前忙碌,流水线做工完成面料裁剪、裤型缝制、质检包装等工序。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赶工,要在三个月内完成140万条裤子的订单,这些产品将销往广州。”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法人伍维春在车间内向记者介绍。依托东西部协作搭建的稳定订单渠道,该公司月销量持续保持在8-10万件,销售网络已拓展至福建、广东等地,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

自2024年1月成立以来,除对接优质订单外,政府还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为企业提供资金补贴,并建立“按需培训”机制,根据企业需求为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一年多来,企业顺利构建起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的运营体系,逐步在服装市场站稳脚跟。

推动“扶贫协作”向“区域合作”转变,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每年率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开展考察对接,召开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制定《关于建立粤黔两省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的实施意见》,签订建立更加紧密结对帮扶关系的框架协议,推动全方位协作发展。以“4+”合作为着力点,以“双百”行动(新引导100个以上广东企业到贵州投资100亿元以上)为抓手,统筹整合贵州在广东的驻点招商队伍和广东在贵州的挂职人员“双队伍”,建立协作地区招商项目和东部意向企业“双清单”,精准开展招商共建产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94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6万人。签订《稳岗协作协议》,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确保提供岗位和就业人员只增不减。持续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培训工程,推行“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定向招收贵州籍农村学生到广东省职校就读并实现稳定就业。

“要就业,就好业。”持续加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的防返贫监测,建立监测预警线索台账,及时对“就业不稳”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加强内拓外输,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组建工作队赴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上门对接稳岗就业,争取对黔籍务工人员倾斜支持,努力将务工人员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按规定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奖补政策,并通过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实施,充分吸纳脱贫劳动力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拓展就近就地就业渠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