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贵阳市民徐青的朋友圈出现一条主题为“AI绘黔水共护水安全”的海报征集信息。“形式很新颖,还有证书奖励。”她将信息转进群聊,多个朋友跃跃欲试。
群众参与“AI绘黔水”海报征集活动。人民网 龙章榆摄
水领域的普法宣传,对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水利普法也面临内容专业化、单一化,受众有限、效果不佳等瓶颈。如何破解?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和形式两面创新。”贵州省水利厅政策法规有关负责人说,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及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之一,贵州用创新提升水利普法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今年开年,DeepSeek引发全民关注AI应用热潮。贵州水利厅抢抓机遇,在“中国水周”期间策划AI设计海报征集活动,吸引一大批网友运用新技术,自觉投入“节水、惜水、护水”的总结、思考、设计、宣传当中。
创新形式,才能扩大普法群体。按照每年“一个主题、一套方案、一个载体”原则,贵州省水利厅创新网络普法宣传活动。从拉横幅、开讲座、送书籍,转换为搞摄影、趣答题、做AI,结合权威媒体网络传播,系列活动每次参与人数均突破百万,获得“裂变式”传播效果。
创新开展水领域普法及科普活动。人民网 龙章榆摄
既创新载体,也创新形式。为打破普法与各群体的隔阂,贵州水利厅转换思路与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单位联合举行线下普法活动。在青少年重点领域,贵州省水利厅联合省有关单位连续开展的水资源调查体验公益研学,让普法从接受教育,变成一次有趣的思考与交流。
“花溪河水要成为能喝的自来水,原来还要经过那么多步骤,希望大家共同珍惜、保护水资源。”3月底,经过巡河、采样、试验等实践后,贵阳市花溪小学的小杨同学感慨,以前觉得爱水护水离自己很远,现在才发现就在身边。
有沉浸式体验,还有场景式阵地。近年来,贵州省水利厅支持各地在市、县建立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主题文化广场。各地将基地定位为重点流域内,上好以案释法“公开课”、开好政群沟通“院坝会”的水利法治宣教主渠道。
位于贵阳市的水利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一角。人民网 涂敏摄
找到“破圈”支点,赢得“出圈”效应。近年来,贵州水事秩序稳定向好,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全省水利系统干部中涌现出全国“八五”普法表现突出个人。
“将持续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和形式。”贵州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创新的同时把水利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水利立法、执法、依法行政等工作,以法治护航水美贵州,助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