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走进三都水族自治县凤羽街道兴乐村,1.3亩多年生稻试验田绿意盎然,一株株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近两个月,农技人员定期察看水稻分蘖、拔节、抽穗等情况,并记录着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数据、针对性地制定施肥和除草等计划。这些数据和步骤对于研究多年生稻的生长规律和特点至关重要。
“从今年的试种情况来看,长势不错,本月上旬就可以陆续收获第一季,做好精细管理后,可以在秋天收获第二季,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三都的水稻单产,为粮食安全找到一条很好的路径。”三都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吴绍居说。
顶着烈日,在三都的试验田里,省农业农村厅水稻青年突击队和省农推站、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正开展多年生稻一种两收的检查工作。
“这批水稻不仅打破了贵州有史以来最早的插秧纪录,也是今年长江流域最早种下去的一批水稻。”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曾涛说。“我们今春开展了‘种一次、收两季’的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试验,种下去的水稻秧苗到本月即可结穗收割一次,我们留下根茎,它能再次抽穗,被收割第二次,多年生多收一季起到了节本增效、提高亩产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地应用,大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力争粮食平均单产提升,水稻、玉米、高粱、马铃薯等主要粮油平均亩产提升。
当前,正值玉米生长拔节和豆苗分枝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贞丰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确保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在该县永丰街道林用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大豆、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农技人员正操控装有高效生物农药的无人机,在农作物冠层上方来回穿梭,向连片的大豆、玉米均匀喷洒农药。
“我们发现玉米、黄豆有虫,请农业局帮我们用无人机洒药,效果特别好。”永丰街道林用村村民危文甫说。
“今天我们采用大疆T25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打药,一个小时可以打40亩农作物,相对人工打药,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贞丰县同行创业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刘华鑫说,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大豆玉米进行飞防作业,不仅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达到一喷多效,用药更加精准均匀。在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农户科学做好田间管理,切实做足农技推广服务。
“高效快捷的植保无人机飞防,让田间管理尽显‘科技范儿’,既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也帮助农户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省农推站专家介绍,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相较于人工喷药,植保无人机“飞防”更高效、安全、节约、环保。
推农机、稳面积、提单产、升品质、保丰收、夯基础……各地千方百计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主要粮食亩产提升。
在兴义市旧州镇草芦坪村的田坝里,十多位村民正在连成排地抢抓农时移栽高粱苗。挖坑、放苗、覆土等工作井然有序,松软的泥土被移栽好的高粱苗划分得条条分明,嫩绿的高粱苗挺立在田中,连线成排,构成了一幅人勤景美的田间劳作图。
“我今年50多岁了,这几天来帮忙移栽高粱,一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希望这样的活能多一点。”草芦坪村民王大妈微笑着说。
除了栽苗定植,田间管理也是种植生产中不能被忽视的部分。为了保障高粱种植最大收益,提高高粱种植质量及后期产量,草芦坪村从移栽环节到田间管理都邀请了专家现场指导。
“窝打深点,根部要压紧,然后再刨土过来盖好,这样高粱成活率才高。过两天记得来浇一次定根水,确保高粱尽快度过换苗期。”旧州镇农服中心主任陈定刚在给村民讲解移栽技巧。
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兴义市把种植高粱作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型的乡村产业,在雄武、鲁屯等13个乡镇(街道)高标准高质量科学规划“订单种植”优质高粱3.56万亩,助力广大农民持续稳定增产增收。
良田、良种、良机、良制……“十八般武艺”在田间地头施展。“我们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面积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尽快推动粮油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省农推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记者 邓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