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各类人才奋斗乡村一线 根植沃土 助力振兴

“百香果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基地落户望谟县之初,我就立志要创出响当当的品牌,带动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望谟县红太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爱良指着挂在墙上的规划图,若有所思。

21世纪初,杨爱良从浙江来到西南州,多年来一直在当地创业。2019年,紫望高速建成通车,杨爱良将目光投向望谟县,投入1200万元,在边饶镇建设了600多亩的百香果基地。

2022年,边饶镇百香果基地全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产业带动效应凸显,不少村民到基地务工鼓起了腰包,村集体也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53.4万元。杨爱良这个浙江来的“贵州”新农人,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百香果大王”。

2021年,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离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总经理人选,公司便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希望给予人才支持。时任遵义新蒲新区农业农村局辣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的姜凤经过思考,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从一个公职人员转身成了职业经理人。

上任总经理,姜凤大刀阔斧改革,优化公司人员、组织结构,完善、细化、下沉贵三红全渠道运营销售,“我们还把原来驻扎在上海的电商公司召回总部,现在正在进行全渠道铺货,整合资源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她说。

姜凤的一系列举措,让当时正处于困难的贵三红缓过劲来。“虽然做农产品的利润很难提升,经营中也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但是我会想办法把企业做好,目标是把企业做到上市,或者达到上市的标准和规模,不负公司的信任。”姜凤话语有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像杨爱良、姜凤这样扎根乡村不断拓展的年轻人,正是贵州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新未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在积极探索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路径。

贵州各地涌现出一批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把传统产业做成了朝阳事业,给农村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活力。农业农村经济大飞跃、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大提升,切实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农村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贵州始终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23年,贵州选派超过2000名科技特派员,200余名各类产业导师赴基层开展服务。以“一县一团”方式向有涉农任务的82个县区选派科技特派团开展帮扶。2022年迄今,科技特派员共深入现场开展服务超10万天,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6.8万人次,指导服务企业(合作社)超7400家,帮扶农户近5万户,为全省培养技术能手近万名。

除了省级层面发力,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培养乡村人才。在丹寨县,当地组织引导了一批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的老干部、老专家、老同志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成为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

“多亏张书记工作做得好啊,有了经济来源,寨子的路修得更宽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龙泉镇东街居委会五里桥自然寨村民汪永权细数着寨子的变化,交口称赞。

汪永权口中的张书记,是丹寨县龙泉镇原党委副书记张世勇,退休后,他到曾经联系帮扶的龙泉镇东街居委会,担任东街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

在他的统筹协调下,东街居委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固定资产物业管理、硒锌商薯种植等产业,形成了支部带动,群众参与的致富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丹寨陆续有多位退休干部担任村“两委”班子,他们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5场(次),参与农业科技研究8次,建立科技服务示范基地5个,引领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榕江实施县域“聚才行动”,推动校企合作,启动“万人行动”计划,免费将非遗传承人、留守妇女、村组干部、返乡青年、搬迁群众、弱劳动力等培养成“数字新农人”。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400余场次,培训3.5万余人次,培育了本地网络直播团队2200余个,带动80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在榕江县城边上的安置社区“月亮山寨”,28岁的王江琴回家带孩子期间,恰好遇上了县里的电商直播培训,从此走上了直播带货的路子。2023年借着“村超”的热度,她的抖音账号“榕江的江江”积攒了不少粉丝。

“去年5月份到现在卖了不少货,有百香果、腌鱼等,但现在我带孩子不方便,后续账号的发展,我可能会记录我孩子的成长,然后转型做母婴类的账号。”王江琴说。

“通过培训转变大家只有出去打工才能挣到钱的观念,我们希望更多人在家乡也能够挣到钱。”榕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申敏说。(记者 刘绍波)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