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遵义高新区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块块铝材经过精密压铸与数控加工,“变身”新能源汽车的精密部件。“通过‘数’‘智’升级,把遵义的铝资源做成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董事长杨安向记者介绍,公司5月份完成整体搬迁,新增了两条自动化卡巴轮生产线,可生产卡车、大巴车及特种车的铝合金轮毂,同时,公司联合重庆大学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开展技术攻关。目前,“数”“智”升级取得明显效果:7月销售额环比增长40%,8月再增60%。
蓝辉的蓬勃发展,是遵义通过“数”“智”升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遵义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量质齐升态势明显。
走进贵州国台数智酒业的智能酒库,四向智能车穿梭自如,升降平台灵活移动,实现万吨装坛酒体的立体存储。“传统平铺式酒库需要800至1000亩用地,现在仅用350亩就实现了同等产能,土地利用率提升60%。”公司基酒仓储部酒库班长卢帅说,智能调度系统让酒坛出入库效率提升3倍以上。每坛酒都有唯一的条形码,中央控制室内轻点鼠标,即可实现精准化、透明化管理。
在新蒲新区虾子镇辣椒产业园,遵义德庄食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三条智能化蘸料生产线有序运转。“员工上料后,通过设备参数设定和传送带就能直接做成产品。”生产主管张羽介绍,这个投资800余万元的新车间每日产量达1吨左右。作为遵义130余家辣椒企业的代表,该公司年加工辣椒超万吨。
务川自治县坚持“出路在工业、突破在工业”的战略定位,将氟钡新材料产业列为首位产业。目前,氟钡化工产业已形成“矿山开发—矿石洗选—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全产业链条,引进中欧氟电子、天萤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超10亿元。
从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突破,到白酒产业的绿色智能变革,再到辣椒深加工的智能化升级,遵义正持续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记者 邱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