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遵义

专用铁路铺就通途,让黔北大地货通天下——遵义黔北物流新城全方位突破,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兴则产业兴,枢纽强则区域强。“十四五”期间,遵义北物流新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专用铁路建成投运、粮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物流枢纽成功跻身国家级行列。今天,我们就从新城繁忙的货场,解码它的发展密码。

清晨的黔北物流新城专用铁路货场,龙门吊巨臂挥舞,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一列满载600多吨小麦、玉米的货运列车于今早7点半准时抵达,24个集装箱整齐排列在轨道旁。8点整,卸货作业正式启动,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对接集装箱,经过短短1小时的高效作业,所有货物便完成卸载,即将转运至园区库房。遵义创新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企业管理运输员张驰表示,这样的卸货效率在“十四五”专用铁路建成后已成常态,货场791个货位可轻松容纳5万吨货物,完全能满足当前运输需求。

货场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十四五”期间黔北物流新城的核心基础设施突破——专用铁路的建成投运。作为新城发展的“大动脉”,这条铁路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下达开通电报,实现了“火车直接进入园区”的运输模式革新,彻底改变了区域物流格局。据统计,仅今年5月至10月,铁路就完成粮食运输近20万吨,主要辐射全国各地内贸市场,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粮食运输枢纽。

运输效率的提升,让往来司机感触尤为深刻。贵州星佑物流有限公司运输司机殷铭鸿介绍,整个流程从进门到出厂大概也就5分钟,效率非常高。这里装车速度也快,要是卸货顺利,一天能跑四五十车。这种高效背后,是园区成熟的流程管控体系,司机通过提前预约、快速换箱、精准对接等环节,实现了货物转运的“无缝衔接”。

常态化的高效运营,让新城运输规模持续攀升。张驰透露,现在货场日均运输量基本能达到1000吨,相当于20组40个集装箱。目前运输的货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最近从陕西、山东过来的货尤其多,这个月来自这两个地方的货物量最大,后续还有七八万吨待运。庞大的运输体量背后,是专用铁路三大核心优势的强力支撑。遵义创新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小波将其概括为功能互补、距离缩短、成本降低三大亮点:“第一是枢纽分解功能与阁老坝货场功能互补齐全,给阁老坝腾出了大量吊车货场空间,提升了阁老坝整体货运能力,且咱们专用铁路货场面积大,各类粮食集装箱可长时间存放;第二,铁路直接通入园区,缩短了汽车短途运输距离,货物到了专用铁路,基本就抵达园区库房;第三,我们的收费标准也占优势,能给客户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有效降低了整个园区乃至遵义地区的物流成本。”

专用铁路的投运,只是黔北物流新城“十四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遵义市铁路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男介绍了新城的全方位成就:“‘十四五’期间,不仅完成了物流新城专用铁路项目的建设与交付,还建成了西部粮食保障基地19.3万吨粮食周转仓,并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省储粮22万吨粮食储备项目,目前已全面建成投用。”与此同时,新城还实现了品牌与资质的双重突破,2021年至今,遵铁物流公司先后获评“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国家4A级物流企业”,牵头申报的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目前,规划总投资150亿元、面积达9400亩的黔北物流新城已入驻相关电商及其供应商集群、酒粮及饲料经销商等企业30余家,据初步统计,2025年至今进驻企业粮食周转量约26万吨,成品酒16万件,已建成投用的电商、粮油、酒类3大仓储区承租率约88%,形成了集运输、仓储、配送、交易于一体的综合物流生态。“十四五”期间,物流新城主动融入“枢纽+通道+网络”的国家物流体系,不仅为遵义白酒等特色产业提供了“从原料产地到生产投用的一站式服务”,更成为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让黔北大地真正实现“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通讯员 蔡城池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