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源头发力;一项项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车间……初冬时节,黔东铜仁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出奋进发展正能量。
产业浪潮涌,项目势如虹。今年以来,铜仁市聚焦全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头号工程,锚定全年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朋友圈”越来越大。2025年上半年,铜仁市生产总值856.45亿元,比同期增长5.9%,展现出经济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合理布局 工业“新”潮涌黔东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工业肩负着重大责任。走进黔东大地,总能触摸到工业经济发展的脉搏,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氛围。
在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载满物料的运输车来回穿梭,一体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高速运转,900余名工人紧盯操作台,刚下线的石墨负极材料经质检合格后即刻打包;
贵茶集团的现代化车间里,全自动化的抹茶生产线正将一片片茶叶研磨成细腻的翠绿粉末,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茶香;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区内,各类机械有序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从原料投入、淀粉加工、粉丝条饼生产到全自动智能包装,每一步都一丝不苟……
这些生产线上的繁忙景象,共同勾勒出铜仁工业经济拔节向上的成长曲线。近年来,铜仁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工业强市”战略为引领,推动产业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动能完成系统性重塑、区域竞争力获得整体性提升,书写着从蓄势积累到跨越崛起的新篇章。
这背后,是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跻身“全国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开拓精神,是建成生态茶、生猪、蔬菜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宏伟气魄,是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依托山水、香飘四海,打造“中国抹茶之都”的生动实践。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以宏阔的视野描绘产业发展蓝图,铜仁市摒弃“散乱小”的旧模式,坚定不移走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之路。
通过科学谋划“六大生态产业”,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构建起一个资源互补、链式关联、梯次发展的现代产业生态圈,工业主引擎动力澎湃,发展态势锐不可当。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异军突起。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布局,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聚集中伟、凯金、汇成等17家新能源企业,建立市区(县)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一核五区”产业布局,形成了从锰矿开采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
与此同时,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也依托本地优质资源,实现了精深发展的华丽转身。纳入全省“两红三绿一抹”战略的梵净抹茶火爆出圈,每年为全世界提供四分之一的高品质抹茶;梵净鸡蛋年产量超48亿枚,可为全国人民平均每人每年提供3个以上生态鸡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蓬勃生机。
政策护航 重大项目建设忙
立冬过后,铜仁寒气袭人,在贵州为方能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GWh钠电池电芯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施工现场,挖掘机、吊装机、运输车等工程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模板扣装、钢筋绑扎、墙体粉刷等作业……一幅大干快上的热闹场面。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5亿元,占地1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1GWh储能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及附属配套设施。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超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按照调整后的厂房图纸和施工计划,有序增加人力、材料、机械等投入,完成了检测中心、研发楼、倒班房和电芯厂房的主体框架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基础施工,混凝土厂房装修工程也完成了总体进度的30%。”项目负责人秦杨介绍,他们接下来将紧密衔接各项施工工序,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期推进,早日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铜仁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决策部署,市级层面高位统筹,构建市级领导包保服务“5+3”重大项目工作机制。
设立企业服务专线,聚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基础设施五大领域在建项目加速建设,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三类拟招项目尽快落地,以机制突破引领发展突围。对80个省级统筹、440个市级统筹重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策”动态管理。
铜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度项目推进中的“卡脖子”难题,通过“项目一张单”“问题一张单”清单化管理,对接省级项目调度平台,实现从谋划到落地的全流程线上线下监管。
同时“实地走访+解剖麻雀”专项督导调研常态化开展,针对39个年度投资超亿元在建项目、13个拟引资额超5亿元拟招项目重点攻坚,分类施策破解土地审批、跨部门协调等11项复杂难题,驱动项目建设全速前进,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措并举,捷报频传。玉天高速取得阶段性突破、白果坨大桥有望春节前通车、铜仁德江机场启动校飞工作……
实践证明,项目建设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破题。当暮色降临,各大工地的灯光次第亮起,黔东的项目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优化环境 企业投资信心足
“在铜仁发展,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省心’。”看着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将红薯粉条、红薯酸辣粉打包发往全国各地,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羽琴感触颇深。
企业落地时,政府不仅协调标准化厂房,还举办多场招聘会,引进食品加工、电商直播等专业人才,目前本科以上员工已有100多人;
企业扩产资金短缺时,政府第一时间对接银行,以低利率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从税务退税“全程网办”到产品质检“上门服务”,全流程“绿色通道”让企业轻装上阵。
产品打开市场后,政府又帮忙搭建“电商+冷链物流”平台,解决农产品运输保鲜难题。如今,佳里佳农业已带动思南及周边十余个县市发展红薯基地10余万亩,让周寨村村民户均年增收8000元。
“小红薯”长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空壳村”彻底变了样,正是铜仁优化营商环境、强力招商引资的缩影。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铜仁共引进广东凯金、东莞乐嘉、浙江运达等重点企业投资项目1455个、总投资2091.44亿元。
水深则鱼跃,城强则业兴。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
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头号工程”,锚定“打造武陵山片区营商环境新高地”目标,以“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为核心抓手,把“企业满意、群众认可”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从制度层面破局,先后出台《铜仁市重点企业专员服务制度》《铜仁市企业安静日制度》《铜仁市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制度(试行)》等规章,创新推出服务企业“铜七条”,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营商信访投诉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全力化解政策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政策及时进行清理或废止,在铜企业获得感和认可度明显提升。
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企业之家”实体化运行,将企业注册、政策咨询、问题投诉等服务“打包整合”,实现“企业有需求,政府快响应”。
政府部门主动放下“管理者”身段,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既在政策上“扶上马”,更在服务上“送一程”:2024年,累计为1700余家企业协调融资23.48亿元,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建立涉企纠纷快速调处机制,法治保障力度持续增强,让企业在铜仁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如今的铜仁,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业园区里企业产销两旺,乡村田野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未来,铜仁将持续擦亮“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吸引更多“金凤凰”筑巢扎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