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4年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后,铜仁市紧扣“发掘少数民族医药资源,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体系完善、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构建“四位一体”格局,“中医药名片”愈发闪亮。
作为贵州省唯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铜仁市以政策为支撑,先后出台《铜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铜仁市促进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路径目标,市级财政每年专项安排1000万元保障任务落地,还建立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多部门在全市58家医院开展17个中医优势病种“中医日间病房”按病种付费试点。 医药资源挖掘与规范上,出台《铜仁市中医优势专科评价标准》,首批遴选10个市级中医优势专科;成立13个市级中医质控中心及土家医药、苗医药质控中心,规范17项土家医药外治技术操作流程;创新管理办法与评审标准,完成5家中医机构78个协定方评审,认定9个市级民族医药传承工作室。
产业发展方面,铜仁市构建“中药种产销用”链条。形成以德江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区、松桃等四县为中心的黄精种植区、江口为中心的淫羊藿种植区等特色产区,培育10个优势品种,建成全国最大淫羊藿种子种苗基地。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超26万吨;引进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27家、加工企业103家、其他经营主体1400余家,年产值突破50亿元。同时,打造2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与项目,建成18家省级“定制药园”,培育1家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稳定道地药材面积80万亩以上,研发药食同源产品,推动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中,义诊体验、非遗展示、学术交流等活动同步开展。铜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锚定试验区建设目标,探索“中医药+”融合路径,在大健康产品开发、康养旅游融合等领域发力,让中医药从“药房”走向“生活”。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铜仁正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在组织领导、改革举措、经验凝练上发力,致力于成为全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先行区”、服务民生“示范区”、文化传播“创新区”。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高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