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详细部署,瞄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一目标,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贵州牢记嘱托,以实际行动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多点推动各项“两山”转化改革集成和创新突破。

在毕节市高新区的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这家LED灯丝企业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凭借先进工艺,产品节能性提升40%以上,前三季度销量达3.2亿条。企业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从技术追跑到行业标准制定的跨越,跻身国内灯丝光源细分市场前三。

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俞立焕
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俞立焕表示,公司近五年累计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超100项,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耕绿色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真正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之一,贵州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绿色经济占比达48.8%,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突破56%,31项改革经验列为国家级成果案例。

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能矿装备企业联系人 刘科
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能矿装备企业联系人刘科告诉记者,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作为产业发展核心方向,依托现有的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打造高端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全会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贵州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

在六盘水盘州市响水镇,广东能源集团与科研院所合作,将电厂固废粉煤灰转化为富硒营养土,让玉米实现增产25%以上。
在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通过与酒企合作,原本只能焚烧的稻草,以每吨1600元的价格成为酒曲的优质原料。

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党委宣传委员 邵其锋
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党委宣传委员邵其锋表示,通过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改变了以往群众一把火烧掉的局面,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毕节市生态环境局赫章分局局长 吉永虎
毕节市生态环境局赫章分局局长吉永虎告诉记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主导产业绿色化发展。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贵州持续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已查明物种丰富度达2.4万种,居全国第4位。

遵义赤水市人民法院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法庭庭长 孙晓升
遵义赤水市人民法院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法庭庭长孙晓升说:“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长江生态保护等重点课题,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以严格司法筑牢绿水青山屏障,用系统保护服务绿色发展大局。”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林业局局长 陈晓明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林业局局长陈晓明说:“将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统筹抓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在鸟类保护等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持续发力,健全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灾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优良的生态,为贵州挖掘多彩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如今,贵州已拥有1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地正全力塑造多姿山水景观、多元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多彩贵州魅力空间格局,为生态价值转化,打开更多通路。

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韦子涵
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韦子涵表示,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耕“贵州村马”IP,不断激发水族赛马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走一条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文旅体融合新路。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春艳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艳告诉记者,景区联动实现景区之间相互引流。同时,不断推出沉浸式文化活动体验项目,丰富游客游玩供给项目。

黄果树经济发展局社会股负责人 王锐
黄果树经济发展局社会股负责人王锐表示,从打造桥旅融合新名片、提振农旅融合新动力、推动康旅融合新示范等方面大力推进旅游发展,推动资源保护开发,开启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新征程。

来源:黔东南融媒 黔南融媒 六盘水融媒 遵义台 贵阳台 黄雷 罗晶
铜仁融媒 赤水融媒 肖尧 陈仪银 台江融媒 张光奎 邰知渺
三都融媒 周忠能 欧圣兵 七星关融媒 杨娟
盘州融媒 万文贤 张雯 何照娟 雷山融媒 杨茜 李丰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