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本身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结构也不是太合理,在前几次产业变革中相对处于滞后位置,更应该抓住机遇,主动求变。”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李巍,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就加大创新力度、助力延长产业链,丰富和完善产业生态,畅谈切身感受与思考。
开年以来,DeepSeek等人工智能新产品,成为继ChatGPT后又一现象级大模型。李巍坦率发言的背后,正是看到又一次产业变革的序幕很有可能真正开启。
六盘水,煤炭资源量占贵州近三分之一,煤层气资源居全省首位,自三线建设时期,便以煤电钢材传统产业立市。过去一年,当地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工业投资占比达53.5%,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透过成绩也要看到,老工业城市亟待转型。李巍表示:“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我们一直也在思考,如何在产业发展中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全新打法”,“新”字为决。“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此,李巍建议国家层面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基层干部开展培训;此外,可以帮助引导更多前沿领域高端人才赴黔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夯实贵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智力支撑。
当前,六盘水充分发挥焦化产业工业副产氢丰富、制氢成本低等优势,依托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庞大需求,为氢能重卡等场景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生态体系前景被看好。
在此基础上,李巍建议,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既注重“新”的培育,也需关注“旧”的改造,特别是结合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在“两重”“两新”等政策中,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支持。
此外,贵州作为资源大省,又位于西南内陆地区腹地,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更好激发区域整体发展活力。”李巍还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作为国家战略防御纵深地带和战略大后方的贵州,在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产业转移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