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向“新”向“质”向“前” | 2024年毕节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2024年,毕节市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工业精气神明显提升、工业支撑作用突出、特色产业聚链成群、优质企业扩规增效,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

立足资源禀赋   做好“富矿精开”

日前,在位于赫章县妈姑镇的黄家山煤矿开采现场,挖掘机、矿卡运输车、推土机穿梭作业,洒水车绕着矿区来回洒水,一片繁忙景象。

黄家山煤矿由贵州鸿能矿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是全省露天开采8矿区9煤矿重点示范项目。为达到“富矿精开”要求,黄家山煤矿项目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精查探矿、精准配矿、精深加工、精细开发”四个核心环节。同时,在建设中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复垦复绿”要求,确保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并实时监测地质稳定性、水体、土壤、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等情况,将露天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贯穿矿产资源开采全过程,生态修复面积约209.76公顷,生态修复率为100%。

2024年8月29日,依托织金县丰富的磷煤资源,由青山、华友及华峰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装备和技术工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完整体系,实现磷煤化工一体化、循环化、绿色化耦合发展。

立足“富矿”优势,坚持“精开”战略。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行动,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聚焦政策指引定方向、聚焦精细开矿增动能、聚焦精深用矿提质效等措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2024年,全市磷矿、铁矿、煤化工规上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54.40%、78.03%、30.53%。

抢抓政策机遇   强化项目谋划

2024年4月21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在贵阳市举行。毕节市以承接东部轻纺产业为主线,毕节高新区、西经开区、纳雍经开区在专题对接活动上分别作招商推介,共签约5个项目,签约金额3.955亿元。毕节市“东西部协作助力毕节打造承接轻纺产业转移新高地”典型案例获工信部认定推广。

2024年9月29日,“中国光彩事业毕节行”主体活动大会在毕节市举行。毕节抢抓机遇,谋划编制工业招商推介项目147个,签约项目32个。

在项目谋划上——聚焦现代能源及煤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谋划在谈项目214个、拟招企业112 个。截至目前,4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44个在谈项目转为在建项目,37个拟招企业完成签约。同时,围绕市、县主导产业,强化工业领域“十五五”期间重点项目谋划。截至目前,谋划项目423个,总投资4239亿元。

在项目建设上——推动金沙正大饲料厂、赫章县珠市乡白玉农业光伏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大方县高店乡白布煤矿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织金锦麟化工摩天冲250万吨/年磷矿采选工程项目一期、毕节西南水泥技改项目、毕节高新区陆宇塑胶管道生产项目等建成投产,累计建成工业项目49个。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8.6%,排名全省第三。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全力以赴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工业投资增速及占比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三,进一步提升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为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夯实平台载体   强化企业培育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毕节市紧跟时代步伐,将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积极优化开发区规划布局,推动金沙、织金、纳雍3个开发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区位,促进开发区规划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制定印发《全市开发区工业领域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方案》,有序盘活部分停产企业的生产线,开发区发展活力和产出效益得到增强。毕节高新区、黔西经开区、金沙经开区、织金经开区、纳雍经开区、威宁经开区被认定为贵州省“重点开发区”。

位于威宁经开区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2024年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新能源装备企业,有效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威宁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精准开展指导服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以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和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为着力点,全面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制造体系。2024年,毕节推动55户企业上规入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6户;推动9户企业获省工业品牌培育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4户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0个单位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单位。

加快产业升级革新,以动能转换锻强工业发展新引擎。展望未来,毕节市将持续推动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旧育新、新兴产业培优增新、未来产业超前谋新,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