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2024年贵阳贵安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2024年,贵阳贵安组织系统在市委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凝心铸魂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一年来,贵阳贵安组织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各级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完善落实“第一议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读书班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不断把理论武装引向深入,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

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突出“责、统、学、警、训、改”,推动贵阳贵安1.1万余个基层党组织、26.08万名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刻的纪律教育中经受党性锤炼,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不断增强。

教育培训走深走实。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精心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专题轮训;用好党校“一体化”建设成果,举办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性修养进修班等26期,培训干部5200余人次,各级党员干部持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强大动力。

强基固本 基层基础更加坚实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年来,贵阳贵安组织系统坚持以“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全面落实省委“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30条措施和60项分解任务,以及市级85项细化任务,深入实施“筑固工程”,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

着力配强“一个支书”。坚持高进、培强、严管、优出,围绕“四个一批”拓展渠道好中选优,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培育储备后备力量4714名。开展全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市级提级培训,市委主要领导出席开班式作专题辅导,并与党组织书记代表座谈,讲思路、教方法、传经验。市级连续两年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以比促学、以学促干,命名17个“名支书工作室”。拓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展渠道,选拔1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定向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招聘企事业单位人员59名,“头雁”效应更加凸显。

着力建好“一支队伍”。统筹抓好发展新党员、表彰优秀党员、管理流动党员、服务离退休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新发展党员4138名,向1247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63个,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先锋队伍持续建强,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哪里有需要、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党旗在“强省会”主战场、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着力打造“一个中心”。抓好职责、人员、窗口、事项“四个规范”,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和凝聚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坚持试点先行,以花溪区孟关乡、阳光街道,修文县谷堡镇、龙场街道为试点,研究制定乡镇(街道)履职事项“三张清单”,健全权责体系,深入推进“十减”,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基层干部普遍感到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着力健全“一个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费“八件事”,督促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识别后进乡镇(街道)党(工)委13个、村(社区)党组织196个,“一组织一策”推动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着力找准“一条路子”。在农村,稳步推进208个实践村实施“1+1”发展方式,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90%,“造血”功能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动力更加强劲。在城市,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市、区两级机关基层党组织与74个街道、725个社区开展全覆盖结对共建,在花果园区域探索开展“港湾”行动,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不断强化。在新兴领域,研究制定新兴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50项重点任务,探索形成货车司机党建“453”工作法,“两个覆盖”质效不断提高。机关、学校、国企、公立医院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围绕强化党建引领,找准促发展、提质效的路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选贤任能 干部队伍更加过硬

“强省会”关键是强干部。一年来,贵阳贵安组织系统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统筹抓好“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更加适应“强省会”行动需要。

选什么人是风向标。连续5年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政治建设调研,全面掌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强省会”行动中的政治表现和履职情况,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树牢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选拔50名优秀县处级干部到贵安新区工作,引进选派16名金融干部到开发区挂职锻炼,好人好马上贵安、好人好马到园区的导向更加鲜明。

有多大本领才能干多大事业。着眼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深入实施干部培育“百千万”工程,连续两年共选派210名干部赴驻外办、央企、省企挂职锻炼,推动757名驻村干部、106名专项民情助理、250名到村任职选调生下沉一线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在招商前线、项目火线、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深入开展基金知识、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等专题培训,统筹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550余期,培训干部13万余人次,广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不断增强。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认真落实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会同市纪委监委对10个区(市、县)“一把手”和党政班子成员开展监督谈话,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持续强化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干部日常监督。持续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工作,指导乌当区东风镇、观山湖区世纪城街道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全面实现减考核“4个50%”目标基础上,持续优化考核体系,增设开发区考核办,统筹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效的考核,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推动考核更加聚焦,年度综合考核实现“三连冠”。广大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干事创业,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局面更加生动。

育才聚才 支撑作用更加强劲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年来,贵阳贵安组织系统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制定出台人才兴市实施意见和“23条人才新政”,全力汇聚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强省会”的智力支撑、创新支撑更加强劲。

着力打造“筑才”品牌。狠抓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引进各类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120人,人才总量预计突破160万人,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筑才”品牌越来越响亮。

着力实施人才行动。聚焦“1+3”重点人才,深化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和重点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新增留筑高校毕业生13.06万人,新增制造业、大数据和农村实用人才5.46万人……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共建贵阳。

着力搭建人才平台。分期有序推进“一心一网三库”人才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市人才发展集团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深化“四城”人才联动,推动人才双向流动、产业人才互动、就业创业联动,“四城”人才总量达9.36万人。各类人才在贵阳贵安创新创业舞台上“唱主角”“挑大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着力优化人才政策。围绕“卡、钱、户、房、岗”,打好政策“组合拳”,新增发放筑才卡2.9万张,为人才兑现各类奖补3930余万元,落实“三最”户籍政策,筹集免费住、便利租、补贴租、优惠购房源4.09万套(间),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9.72万个。

一系列政策红利,让广大人才在追梦路上轻装上阵、奋勇前行!

着力健全人才机制。建立健全统筹、调度、保障、评价、宣传“五个环节”制度措施,各级各部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的意识更加强烈、行动更加自觉、合力更加凝聚。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贵阳贵安组织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健全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着力建设绝对忠诚、敢闯敢干、本领高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围绕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推动“强双基”,深入推进“五个一”行动,大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记者 衣琼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