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共绘和美乡村 共赴丰收盛宴!贵阳贵安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黄澄澄的水稻、鼓囊囊的玉米、绿油油的菜园,富足的仓禀映衬着万千农户的笑脸;清澈的河流、整洁的院落、多彩的壁画,青山绿水呈现出人居环境的改善;游客如织、风景如画、笑声如铃,“沉睡”资产变“资源”……人间最美是金秋,五谷飘香乐丰收。走进贵阳贵安,各地希望的田野上,正用多姿多彩的“颜色”描绘一派好“丰”景。

粮稳天下安

产业发展见实效

“亩产620公斤!”9月12日,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三级农业部门的农技人员组成水稻临田测产工作组,对清镇市犁倭镇周家桥村李家冲组农户种植的旱优78水稻品种进行临田测产验收,综合水田土壤肥力、水稻植株长势、稻穗籽粒数量等因素,通过随机取样,在选定的田块进行收割、脱粒、称重,最终测出水稻(旱优78)出田产量。

眼下正值水稻、玉米收获季节,各地粮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户也忙于颗粒归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根基,贵阳贵安先后出台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种业高质量发展3年实施方案、现代种业评价指标体系,全力以赴建设全省种业高地,品种选育能力已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在离犁倭镇不远的红枫湖镇民乐村龙滩村民组,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筑农高科)的水稻育种科研示范基地上,一簇簇稻秆已被饱满的稻谷压弯了“腰”。

今年6月,筑农高科自主研发的水稻矮秆基因(sdlr5)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及时应用到水稻的新品种培育中。“这片基地示范种植的水稻就采用了最新专利,目前长势良好,9月下旬收割测产,预计亩产800公斤以上。”筑农高科负责人邓勇说,公司通过基因应用培育的筑优筑农丝苗、筑优110、筑优钰禾、筑优玉禾占等品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具有矮秆抗倒、优质高产、广适性好的特点。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种业企业达53家,2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17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品种8个,

种子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制种基地也取得了新成效。

为促进玉米制种本土化需求,贵阳贵安在乌当区新场镇王坝村开展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绿色化“六化”试验示范,带动玉米制种基地高质量发展。

今年,“六化”玉米制种基地已基本实现了基地规模化、制种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绿色化。在9月10日的田间测产验收中,玉米鲜穗加权平均亩产达679.6 公斤,干籽粒加权平均亩产达260.6公斤。在种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加持下,贵阳贵安玉米制种基地也从2022年以前的300余亩增加到现在的1.3万亩,种业振兴迈出了新步伐。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聚焦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稳步推进“4个10万+100万+5000万”产业项目,菜、菌、果和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2.63亿元。

种业发展稳步推进,种植推广成效显著。

围绕粮食安全,贵阳贵安聚焦“优种、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五个方面的示范,今年以来,已推广“五个示范”责任田30.2万亩,并推动了7.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

“全年粮食丰收在望,预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41.37万亩、总产量可达44.78万吨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业产业发展上,除了聚焦‘五个关键’,我们还聚焦‘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今年以来打造市级农业特色乡镇4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50%乡镇实现‘一产一企’联结覆盖,培育特色家庭经营农户3253户、农村实用人才10055人、乡村工匠336人;聚焦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四大经营主体’,完成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26家,培育种养大户2700户,新增家庭农场200户,规范合作社72家,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

旧貌换新颜

农村治理见实效

闲置圈舍“变身”晒谷场、储物间、小菜园,露天旱厕“入户”成为干净的卫生间,生活污水无直排、无外溢,农村垃圾得到集中收运、综合利用……走进中大地乡村,一幕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后的画面映入眼帘,也映射出了当下贵阳贵安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现在不养猪了,就把以前的猪圈改成了三间房,平时的生活污水都通过管网集中排到了污水处理池,不仅干净卫生了许多,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很大。”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青杠湾村民组李德云对现在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不仅是李德云,在贵阳贵安“两改两治理”工作中,胜利村村民有将废弃圈舍拆除改造成小菜园、小花园、院坝的,也有将闲置圈舍改造成生活生产用房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在“治厕”上坚持“三个同治”,探索建设厕污同治示范试点12个,完成1261户新建农房厕屋一体设计审批,农村卫生户厕、1327座村级公厕全部纳入长效管护,建成管护服务站(点)46个。

如今的农村,不仅屋内干净整洁、庭院绿树成荫,就连路边的垃圾也不见了踪影。

楠木渡镇黄木村党总支书记吴佳隆就为农村垃圾找到了多个“归宿”,他说:“建筑垃圾用于修堡坎、修护栏、修围墙,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生活湿垃圾集中沤肥,淘汰的生产生活用品也尽量回收再利用,完全没利用价值的垃圾才放到清运点集中处理。”

随着“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工作的示范引领和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内在活力、农民群众内生动力也得到不断激发。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提升农村垃圾收运点、配置收运设施、建成收集收运设施1663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保持在99%以上,落实村级保洁员分类收集责任,实现有害垃圾集中无害化、规范化处理。在“治水”工作方面,坚持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工程项目36个,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巩固,污水乱排现象明显减少,黑臭水体也实现了动态清零。

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的同时,移风易俗也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据介绍,贵阳贵安全面落实“两书一约一会两榜”制度,截至目前,已实现丧事99%以上三天办结、婚事100%一天办结,基本实现“其他不办”。

资产变资源

乡村建设见实效

阳光明媚、葡萄飘香。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金手指、巨玫瑰、醉金香、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的葡萄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品尝。这里不仅水果产业如火如荼,乡村旅居经济也风生水起。

“这桌客人刚刚才吃完午饭,现在都去河边照相了。”马头村村民唐发玉这些年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将家里闲置的房屋简单装修后开起了农家乐,中秋假期第一天就忙得不可开交。“我这里可以同时接待200人就餐,还有18个房间用来长租或者短住,去年一年的营业额接近80万元。”唐发玉说。

马头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大力发展避暑旅居产业,已发展成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田园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全村每年游客总接待量超过15万人次,像唐发玉这样吃上旅游饭的农户就有42户,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产,更好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建设为载体,全力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发展避暑旅居经济,并集中打造了10条“五治”集成暨乡村旅居示范带,马头村便位列其中。

在打造示范带的同时,贵阳贵安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四乡人才”,参与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创业兴业,让村民在获得房租收益的同时,实现就近就业和参与分红,变身“管家”“房东”“股东”。截至目前,累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200余人。

在闲置农房的盘活上,贵阳贵安持续推广开阳“622+1”、修文“811+N”等闲置农房盘活模式,不仅开发了避暑旅居的模式,也立足气候优势、区位优势,“解锁”了工业民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等新产业新业态。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优势资源,贵阳贵安创新打造了全省首个市级闲置农房盘活平台——“村村App”,建成闲置农房全要素动态数据库,推动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监管、巡查、登记、办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截至今年上半年,对外发布信息6622条、引入社会资本5800万元,流转房屋56栋,实现线上订房3万余单,订房收入968万余元,帮助农户实现收益138万元。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已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674栋,投入运营旅居农房1196栋,投运客房11317间,乡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建设为载体,以10条“五治”集成暨乡村旅居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持续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农技下农田

促农增收见实效

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水稻尽收“囊”中,切碎的秸秆随即从机尾排出……9月18日,在清镇市卫城镇新发村的一块稻田上,两台农机俨然成为了水稻收割的“主力军”。

“这两台收割机今天能收割80亩水稻,如果是以前人工割稻,这个体量要15人整整忙活一天。”卫城镇犀牛村的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华说,每到春耕秋收时节,卫城镇田野上来回穿行的农机基本上都来自于自己的合作社。

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犀牛村通过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而建,其中村集体投资占股51%,村干部、村民等主体占股49%。合作社运营后,为周边农民提供了耕、种、施肥、收割、运输等“一条龙”服务,业务也逐渐扩展到毕节、安顺、黔南等地,今年的服务范围近13000亩。

目前,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拥有收割机、移栽机、开沟机、播种机、无人机等现代农机28台,培育了农机手18名,并示范种植了500亩集育苗、耕种、管护、收割一体化的水稻基地,“一个农机带活一个村”的实践历程已经在犀牛村徐徐展开。

农机开下地,效益提上来。据蒋华介绍,通过机械化操作,在水稻集中育苗阶段每亩能节约120元,秋收时每亩能增产约30公斤、增收约200元。

亩均产值提上去、农民钱包鼓起来。作为合作社最大的股东,村集体经济收益也很可观。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犀牛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80万元,其中大部分收益来自农机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机设备不仅让犀牛村农业耕作“活跃”起来,也逐步在贵阳贵安农业生产中“唱”起了主角,让农户都能享受机械化带来的便利。近年来,贵阳贵安联动省农业农村厅共建“一机制、一主体、一平台两中心”,即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工作机制、贵州省山地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和研发制造中心、推广应用中心,推进农机的研发制造、市场销售和推广应用。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已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0.1万台,开展机耕作业221.1万亩,全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1%以上。

农机化率的提升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亩均收入“三项收入”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贵阳贵安推广应用农业技术促进富农增收的生动实践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业技术的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近年来,贵阳贵安持续探索农技推广路径,结合“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组建了粮油、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等专家服务团和服务小组,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工作,并引导全市农技人员开展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仅2023年,农技人员到基层服务就达2.3万次以上,粮油基础性示范服务技术覆盖面积达45.02万亩。

“我们紧盯集体经济发展,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占比76.4%、正收益村占比100%,实践推广1+1混合所有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累计发动208个村参与实践;紧盯亩均收入,2023年基本农田亩均产值达6000元、高标准农田亩均产值达7000元;紧盯农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2元、增长7.1%,绝对值和增加值保持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不断跟进并推动各项改革措施推广落地,加强亮点经验总结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群众、促农增收。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