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贵阳,气候舒适、绿意充盈。7月11日上午9时许,走进白云区曹关湿地公园,随处可见休闲锻炼的人群。公园中心活动广场有一处白色风帆造型的活动区域,是6月底刚建成投用的室外智能健身驿站。双位蹬力器、双位背部训练器、高拉推举双功能训练器……8组多功能智能健身器材配置齐全,不少居民正在使用抗阻健身器械进行锻炼。
家住公园附近北尚华城小区的七旬居民余世光正尝试运用器械做下蹲推举动作。“自从2016年搬来,我每天都要到这里‘上班’,早上9点来,锻炼两个小时再‘下班’。以前主要是在公园绕圈走路锻炼,现在增加了这些阻力器械,功能设施更齐全了、锻炼环境也更好了,中老年人练一练,还可以减缓肌肉流失,更有助于身体康复。”余世光打趣地用“上班”表达去公园锻炼对他的重要性。
锻炼人群中不乏年轻人。“正好放暑假回家,没想到家门口就有免费的‘健身房’,这些设施功能齐全,每组器械旁有图例示范,上肢下肢都能练到,还可以扫码登录小程序同步运动锻炼数据,为科学合理健身作指导。放假两个月也不用去其他健身房办卡了,就在这里免费练。”大学生张灏明说。
大山洞街道北尚华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秀介绍,曹关湿地公园周边有恒大城、北尚华城等多个住宅小区,覆盖一万多户两万多人。虽然每个小区里均有活动场地,且安装了基础健身路径设施,但居民对公共文体设施的需求还是较大。
去年底,白云区在建成13个“15分钟生活圈”的基础上,通过举行坝坝会、项目体验等形式,开展“回头看”,持续收集群众需求、意见建议,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巩固提升工作。“周边居民都很喜欢到曹关湿地公园来休闲,大家反映公园内体育运动设施比较单调,且人多需求大。针对收集到的居民建议,我们街道向区文旅局进行文体设施需求申报。”王秀说,经相关部门实地调研查验,曹关湿地公园新增智能健身驿站项目获批,作为今年大山洞2生活圈新增项目以及市级“十件实事”项目进行调度推进,5月开始进场安装,6月底建成投用。
不止在城市小区、公园广场,白云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着力把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延伸到城郊、村社,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便民惠民能力。
刘庄街社区地处龚家寨街道和艳山红镇交界处的背街小巷中,属于典型的城郊接合部。辖区共有居民870余户2000余人,居民大多居住在以平房为主的老旧砖房里。
去年底,白云区开展“一圈两场三改”“回头看”,刘庄街社区通过召开坝坝会、进家入户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以前辖区有个灯光球场,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地面坑洼、设施锈蚀,很早就废弃不用了,周边没有什么活动场地、运动设施,不少居民说,孩子回家以后就只会窝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如果能有些活动场所,让他们去锻炼锻炼就好了。”刘庄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胡娇燕说。
民生无小事。街道、社区收集到居民的需求建议后,立即组织实地查验、研判并申报。最终,龚家寨街道1生活圈刘庄街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项目,作为白云区今年“15分钟生活圈”巩固提升补缺提质行动的内容之一,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建设。
新的多功能球场在原灯光球场上改造重建。拆除锈蚀篮筐篮架、重新对场地平场、安装新设施设备……今年6月中旬,刘庄街社区崭新的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地建成,运动场地面蓝红相间,采用塑胶拼接地板,既方便排水又能降噪,易清洁、易修复更换,周围还安装了围网和6组12个高瓦数照明设施,进一步增加了运动安全性和夜间运动的便利性。
“根据运动场所大门监控系统智能感应人流量统计,自6月中旬投用以来,场所使用人数已逾3000人次。”胡娇燕说,如今,这个新的运动场地已成为辖区居民锻炼身体的热门场地,还吸引周边企业、学校等爱运动的员工和学生来此打球、锻炼,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也通过体育搭建起社群沟通交流的桥梁,重新激发这个老旧片区的活力。
近年来,白云区围绕人民群众需求,依托“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十件实事”等工程项目,不断完善辖区体育设施功能配置,统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在省、市体育局支持下,先后完成白云区泉湖公园智能健身驿站、云城街道云城苑小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多个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2021年以来,全区新建公共体育设施项目43个。该区还积极整合辖区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向群众开放,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接下来,白云区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不断健全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持续完善“15分钟生活圈”各项功能要素,让市民在生活圈里就能享受到更加均等化、便利化的公共文体服务,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需求。
记者 梁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