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自2月3日开展以来,人气一直居高不下,不仅是全省文博参观“顶流”,也是全国博物馆界2024年度的一个重磅展览。3500多件(套)文物,生动书写贵州这片土地的历史史诗,展现黔中大地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彰显多彩贵州的文化自信。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此次展览,为贵州30万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生动注脚,全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贵州历史文化长卷。这场人文盛宴,以史为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正是基于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无疑需要弥足珍贵的贵州文化资源作支撑,让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让黔中大地更多珍品“开口说话”。
博物馆之“博”,不仅在文物众多,能让人在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更在于它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广博,让人能在其中找到精神的增益和归属。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展出场馆内外的创新都需与时俱进。一些“出圈”的模式值得学习借鉴,如故宫元素的各类文创产品,三星堆文物用四川话唱rap等。文博部门要更好立足文化根基,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叙事方式,增加体验式逛馆、社交式逛馆体验。善于抓住社交媒体传播风口,运用多样式的互动,将博物馆热度扩散得更快更广。
博物馆是一座特殊的“桥”,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本厚重的“书”,记载着全社会的历史文化,值得细细品咂。在公众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中,博物馆不再满足于单纯展示文物,更倾向于营造一个历史文化语境去诠释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用公众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及其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及当代价值。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留下深刻记忆,浸润心田的文化才能真正让人增进认同、增强自信。
赵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