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贵阳贵安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在清镇市,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铝生产车间内,30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电解槽排成两列生产线,每日可生产近1400吨铝液;在经开区,贵阳海信加快大数据与生产、管理、运营的深度融合,搭建“数字工厂”,电视机年产量从落地时的几十万台增长到如今的460万台……

近年来,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为“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作贡献,坚定不移发展“七大重点产业”,坚定不移抓工业目标、抓工业要素、抓工业项目、抓工业企业、抓工业产业、抓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热火朝天、奋进之歌频频唱响。2023年1月至11月,贵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全省3.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1位。

顶天立地 传统产业顺势有为

用扫描器扫描铝箔产品上的二维码后,产品所属的订单批次、产品厚度等信息一目了然;车间外的智能制造协同共享平台上,各道工序设备的运行监测信息、订单数据、工艺技术参数等实时显示……这是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实施智能制造信息融合项目后的生产场景。

作为贵阳市七大重点产业之一,铝及铝加工产业是推动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如何推动传统铝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贵州中铝用实干实绩给出了答案。

在贵阳贵安全力发展大数据的背景下,贵州中铝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从2017年开始筹划,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施了铝板带箔行业智能生产执行系统示范项目,对车间生产设备铸轧机、冷轧机、退火炉、重卷机等进行智能升级,实现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走向智能化转型之路,贵州中铝实现了销售订单、生产计划、物资采购、库存、生产执行、物流运输等全过程管理,深度推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同样属于贵阳市七大重点产业的磷化工产业也顺应时代要求,由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

贵州磷化集团由瓮福、开磷两大磷化工企业整合重组而来,围绕生产现场基础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数据采集、以数据传输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网络建设、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数据资源化、以业务应用为导向的数据应用和数据价值化四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探索5G+智能制造应用建设,使许多生产应用场景得到深度拓展,继而转换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三年内即实现工业产值434.77亿元、利润总额40.2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贵阳贵安为传统制造业创造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一大批传统工业企业焕发出新的发展生机。贵阳贵安以“万企融合”和“千企改造”为抓手,遴选华为云等数字化诊断服务商,联合区(市、县)对350余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培训,目前已开展175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推动9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总投资达到25亿元,通过数字化诊断了解企业资金缺乏、转型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为数字化改造工作提供方向。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拥抱数字化时代、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传统制造业“智”胜未来的必由之路。2023年,贵阳贵安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发展指数预计达56以上,已由初级向中级迈进。

铺天盖地 新兴产业踔厉奋发

中国振华成为全国产品体系最全的重要电子元器件基地;航天电器、振华新云等企业入选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百强”名单;雅光电子、达沃斯光电等11户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贵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单,预计全年完成产值330亿元。

贵阳市围绕“芯、件、板、机、器”五大板块,坚持产业链思维,在保持电子元器件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紧抓电子终端产品、服务器等发展机遇,开展芯片、电路板招商引业,行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贵阳电子信息制造业力争完成产值370亿元,增速超过12%。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快马加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刀片电池厚度仅13.5毫米,能够像“刀片”一样插入电池包里面,有效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凭借研发实力和创新发展模式,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让电池在安全性能方面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还使成本下降30%、空间利用率提升50%,让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跳动得更加强劲。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贵阳贵安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上下游产业,目前已集聚贵州吉利汽车、奇瑞万达、贵州忠辉、贵州长江等制造企业。其中,3家整车制造生产企业规划年产能35.5万辆,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产品。

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近年来,贵阳贵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聚焦新领域新赛道,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赛”出发展加速度,就是贵阳贵安大力度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缩影。下一步,贵阳贵安将继续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产业的关键环节聚焦,培育打造更多新兴产业,构筑产业集群竞争力,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提供重要支撑。

抢占高地 高新产业方兴未艾

“这是我们刚研发出的一款耐低温、耐航空液压油丁腈橡胶,是一种飞机发动机所使用的组合密封圈材料。”在贵州红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工作人员一边对一款刚生产出来的航空橡塑密封件进行测试一边介绍。

红阳机械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检测于一体的航空橡塑密封件生产企业,2021年该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获得贵阳市级认定、2022年获得省级认定。

企业技术中心经过省市级认定后,搭建起更广泛的产学研平台助力创新创优。红阳机械与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达成项目合作,正致力于特种橡胶材料研发。近年来,红阳机械平均每年的新品开发项数都以15%递增,在逐渐建立和完善企业独有的技术标准的同时拓展了市场。

贵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2021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同时,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技术创新平台培育机制,仅2023年就有4家企业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10家企业获“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8家企业获“贵阳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同样锚定“专精特新”之路的还有位于观山湖区的贵州创新轻金属工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司开发出一系列成套智能制造设备,并建立铝行业第一个大数据生产专家诊断平台,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铝电解生产智能制造设备,全球超40%的铝电解产能都在使用他们的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数据专家诊断平台。

为了在细分行业中持续占领市场,该公司专门组建了一支37人的研发团队,不断改进工艺设计、升级软硬件设备。目前,公司核心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铝电解多参数平衡控制技术”,国内外有100多条生产线正在运用。

近年来,贵阳贵安不断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3家,312家企业获得2023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在政策支持下,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竞争力和自身实力也得到提升,他们正乘着发展的东风、插上腾飞的翅膀、抢占技术的高地,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强基础、增动能、添活力。

记者 李佳旭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