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贵阳贵安全力以赴办成办好民生实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近年来,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厚植为民情怀,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全力以赴办成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本期专刊,聚焦贵阳贵安紧扣民生“需求侧”,优化民生“供给侧”,久久为功为民干实事、解难事的生动实践。

2021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尤其要落实防疫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百姓过年安心、放心、舒心。

贵阳贵安:科技和改革让“菜篮子” 更丰盈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强“三农”,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做好重要农产品供应。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贵阳贵安越冬蔬菜罗甸保供基地计划今年底建成越冬蔬菜保供基地2.28万亩,实现蔬菜上市3.65万吨以上,解决贵阳贵安季节性蔬菜缺口21.5%;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现代农业示范田结合坝区优势,采用“稻菜”轮作模式提升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稻谷收割后开展150余亩松花菜、450余亩羊肚菌、350余亩油菜薹的示范种植……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坚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高质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前三季度,贵阳贵安蔬菜种植176万亩次,产量289万吨。

强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统筹有力的运转机制。

建基地。加强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建成以开阳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为中心的“1+N”集约化育苗体系,打造育苗企业集群。加快补齐水产品供应与蔬菜供应季节性、品种性缺口短板,实施设施蔬菜基地提升和越冬保供基地建设。

惠民生鲜连锁超市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图为12月20日,市民在观山湖区惠民生鲜合力超市阳关店购买蔬菜。记者 石照昌 摄

优市场。2011年建成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2019年建成全省首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形成多点支撑、双核保障、双向供给的农产品批发体系。分层级、分功能整体规划布局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基本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创新惠民生鲜超市保本微利运营模式。

大力发展畜牧业

10月,贵州首个生猪“院士工作室” 落户修文,为打造全省生猪产业种业高地及“大企带千场·千场带万户”工程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清镇温氏韩家坝高效生态养殖小区20栋鸡舍均采取双层平养全环控,处处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设施,是省内首个“高效率、全环控、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养殖示范基地,可年出栏商品肉鸡200万羽,产值近7000万元,带动合作养殖农户每年增收530余万元。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实施新增10万头生猪产能规模项目,按照“新建一批、扩能一批、改造一批”工作重点,新建生猪核心保供场3个、家庭农场10个,引导50家中小型生猪规模场升级扩能,改造提升20个家庭牧场,聚焦生猪种业发展,启动1个曾祖代种猪场建设,新增1个祖代、父母代种猪场2个,投放猪苗12.24万头,实现新增生猪出栏11.11万头。

启动清镇市3000万羽和息烽县2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依托温氏公司、德康公司、大兴伟业等肉鸡带动企业,按照“公司+农户”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两年建设,在清镇市和息烽县2个千万羽肉鸡基地县新增圈舍70万平方米,新增肉鸡产能2200万羽,2024年预计实现肉鸡出栏5000万羽;同时配套肉鸡产业发展,启动2个肉鸡屠宰厂和1个预制菜加工厂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今年,贵阳贵安在乌当区百宜镇,息烽县鹿窝镇、西山镇,开阳县冯三镇,贵安新区湖潮乡等地建设7个设施生态渔业基地,目标为实现水产品新增产量100万斤。

贵阳贵安本土企业在贵安新区湖潮乡中八村建起南美白对虾循环养殖基地,实现“中大山里养出海水虾”的愿景。

在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生态鱼养殖基地,有着36口流水池、26口高位池、13口路基钢仓,主要养殖鲟鱼、三文鱼、鲈鱼、大口鲶等,每年产量有500吨左右,产值1200万元左右,主要面向贵阳以及周边市场,还将出口周边国家。

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发展更多养殖模式。截至11月,贵阳贵安生态渔业水产品产量5587吨,同比增长12.47%,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4个,示范面积5000余亩,2023年新增水产品产量100万斤目标任务的7个项目均已投产,渔业增殖放流有序推进,已投放青、草、鲢、鳙鱼苗200余万尾,生态渔业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记者 宋子月

在强民生中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关乎“强省会”的底色和成色。坚定不移在“强省会”中强民生,方能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在“强省会”高质量发展中“强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贵阳贵安牢记嘱托,感恩思进、感恩奋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强民生”作为“八个强”的重要任务之一,把“强民生”作为“强省会”的根本目的,在现代化建设中统筹经济体量、企业数量、人口总量、就业容量“四量”同步提升,把民生发展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总战略之中。始终聚焦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强城镇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城市经济。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商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安置房、标准厂房“四房”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让繁华城市与和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聚焦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民生工作短板,围绕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精准施策。围绕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及时了解产业项目用工需求和招用工情况,提供用工指导、岗位招聘、技能培训等服务保障,实现项目建设用工需求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机统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围绕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村集体经营收入、亩均收入,培育更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村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四块地”改革,推动城乡居民分享更多资产增值收益。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达到46242元,高于全国3.9%、全省4.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与全国差距从2021年3536元进一步缩小到3041元。2023年以来,贵阳消费品市场加快复苏,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在“一圈两场三改”中,花溪区将十字街改造纳入重点项目,不仅大大方便附近群众,更成为不少游客到花溪的打卡之地。记者 石照昌 摄

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增进群众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贵阳贵安从民生领域最直接、最关键、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力惠民、便民、安民、富民。坚持把群众需求摆在首位,从城市、农村、面上三个层面,谋划部署了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为民办实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聚焦“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建设140个生活圈、建成2205个项目,新建公共停车位7万余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94个,城中村改造签约13.74万户、老旧小区城市更新完成12万户、背街小巷和管网改造完成1104条,围绕“谋、投、建、管、用”,推动民生项目发挥惠民成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精细化“治房”、科学化“治水”、减量化“治垃圾”、标准化“治厕”、多样化“治风”,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滥办酒席得到有效遏制,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市场主体到农村投资创业,村民增收致富的方式更加丰富,闲置房屋资源盘活成为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渠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精选为民办“十件实事”,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设施配套,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增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最大范围开放绿地、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空间,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分级医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统筹推进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推动健康贵阳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解决群众出行最忧最盼最急的问题入手,推动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融合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交通治堵攻坚战,实现各类惠民资源在“15分钟生活圈”聚集,畅通了便民“最后一公里”。坚守质量安全底线,突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强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全链条监管,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巩固提升三年禁毒“大扫除”成果,切实保障群众身边的安全。群众生活的便利度、舒适度不断提升,民生实事正成为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的精品工程和放心工程。

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持续增进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合力惠民生鲜超市视察时指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体现了合力惠民,这种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推广。发展共享经济是持续增进百姓福祉的重要路径。贵阳贵安积极推广和倡导共享发展理念,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推进数据共享,最大限度挖掘数据潜能、发挥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加快打造多元化数字运用场景。惠民生鲜超市实现行政社区全覆盖,先后有300个社区智慧微菜场、700个连锁便利店投入使用,市民对“菜篮子”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7%以上。通过大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16704户51303人,推动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家庭在全省率先清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失独家庭、残疾人关爱服务,持续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生活,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覆盖。提升城市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焕发路边音乐会等群众性、开放性、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活力,让市民和游客免费享受公共文化资源。通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打造阳明文化高地,推动全体市民在常态化全民文化生活中有更多获得感。

王天维(作者系中共贵阳市委党校科研管理处处长、博士)

抓民生即是抓发展

民生与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牢固树立“抓民生即是抓发展”的理念,既要发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让发展有速度、民生有温度、成绩有厚度,绘就高质量发展温暖底色。

从发展目的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终落脚点。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连着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事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牢固树立“抓民生即是抓发展”的发展观、政绩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发展动能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动力引擎。持续解决民生短板弱项问题的过程,本身就需要用扩大投资来弥补投入上的不足,同时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从而创造更多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民生连着内需和发展,问题的背后往往潜藏着庞大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如旧城改造带来的空间释放、乡村振兴带来的社会投资、“一老一小”带来的产业机遇等。此外,随着民生问题的解决,群众减少了后顾之忧,稳定和增进了社会预期,激发了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让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从发展路径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要素支撑。实践证明,增进民生福祉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着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来发展和释放人力潜能,提高人民的身心素质、知识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成为经济活动的更好参与者、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者,从而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发展成效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评判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丰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国道路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发展成效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而老百姓的认知和判断就来自于对身边民生问题的切实感受。因此,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事项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也要统筹兼顾,久久为功;既要立足当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把群众收入提高建立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财力可持续增长基础上,不作过度承诺、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防止把“民生工程”变成“民怨工程”;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要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上,尤其要把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担负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同时,要树立正确导向,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创造美好未来。

张米良(作者系民进贵州省委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阳 实事 民生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