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省民政厅举行的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贵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贵阳贵安创新12345工作法,全力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情况。
刘直介绍,贵阳贵安民政部门创新实施的12345工作法,即完善一套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两大建设主体(政府和市场)、强化三级服务供给、探索四种运营模式、强化五项要素保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完善一套政策体系方面,贵阳贵安紧扣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突出普惠便民,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近年来,研究出台《贵阳贵安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贵阳贵安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统筹提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规划、布局、建设、服务等标准和措施,并率先在全省制定建设、运营、助餐、人才补贴等配套政策。推进《贵阳市城镇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管理规定》立法,成为全国首个以立法方式配套建设管理养老设施的城市。
通过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作用,有效供给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如南明区兴关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这是一家利用闲置资产改造的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设置有老人房间、阅览室、中庭花园、餐厅、书画室等功能区,今年9月投运以来,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往入住。云岩区大营路街道万江社区云泽养老服务站,420平方米场地内设有休息、娱乐、图书阅览、理疗等多个区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活动、运动和交流,并参加自己的兴趣爱好团,让他们的“朋友圈”逐渐扩大
在突出两类建设主体方面,为解决场地不足、养老服务资源不匹配等问题,贵阳贵安坚持政府兜底与市场参与并举,在政府履行兜底职能的基础上,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在政府层面,通过对公办机构、政府闲置资产等进行提质改造,推进标准化养老院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和运营管理水平,2021年来累计改造标准化养老院(含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9家;在市场层面,积极动员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利用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培训疗养等资源建设养老机构和设施,2021年来先后建成幸福里长照之家、福贵康养护院、工商康养系列养护院等一批优质机构,新增护理型床位1500余张。
在强化三级服务供给方面,贵阳贵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依托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资源,分级分类强化养老服务供给。
在区域层面,针对刚需老人住养服务需求,通过市场方式设置养老院(养护院)。如南明区幸福里长照之家自行投入4700万元,打造全省标杆式养老院。
在街道层面,针对老人“家门口”养老需求,建设具备全托、日托及上门服务功能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如南明区太慈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依托专业的卫生医疗、养老服务资源和团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医养结合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社区层面,针对活力老人日间照料和失能老人居家上门服务需求,建设具备午间休息、餐食供应、文化娱乐、健康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如南明区兰花都街道花园社区养老服务站探索“养老+食堂”运营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运营站点运营,投运2个月以来,日均就餐量超过500人次。
据统计,2021年来,贵阳贵安新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64个,总面积9.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100张。
在探索四种运营模式方面,一是“集团企业+区县”模式,如协调幸福里养老整体打包运营南明区、清镇市2机构、5中心、47站;二是“机构+中心+站点”模式,如动员康园、爱玺、睿悦红阳、观山湖区养老服务中心等6家养老院连锁运营16中心、86站;三是“小微企业(社会组织)+站点”模式,如支持贵州憬曦、贵州壹心、贵州璨慈、诚善助老等13家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连片运营2中心、53站;四是国企自建自营模式,如引导工商康养自建自营4机构、2中心、2站。
在抓好五项要素保障方面,贵阳贵安围绕数据赋能、医养结合、人才队伍、资金筹集和综合监管五大要素,保障养老服务有序开展。具体包括:
抓数据赋能,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及涉老高频事项应用场景开发,初步实现了“一网总览、一网共享、一网服务、一网统管”。
抓医养结合,出台《贵阳贵安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医办养”“养办医”“两院一体”“医养签约”等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34家、床位4900余张,医养签约106对。
抓队伍建设,设立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建成皇钻、爱玺等一批校企实训基地,开展中德养老护理员培训,率先在全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比如,明确大专以上学历,每从业3年择优给予3000元奖励;对机构内初、中、高级技工和技师、高级技师每年分别给予600元、1000元、1500元、3000元和5000元的补贴;对参加全国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个人,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
抓资金筹集,建立财政预算、福彩公益金、世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2021年来共投入各类养老资金6.5亿元。
抓综合监管,常态化开展消防、食品、建筑、燃气、地质灾害等领域监管,并建立多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实现全市养老机构设施安全运营。(记者曾秦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