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平整干净的路面、新增设的路灯、沿路文化墙上描绘着麦架镇的历史文化传承……近日,家住白云区麦架镇卫生院附近保障房的居民杨小英对家门口提升改造后的建新西路很满意。“每天都要从这里过,以前乱糟糟的,坑坑洼洼,下个雨走起路泥水溅得到处是。现在铺起了沥青路,干净平整了,整个环境好了不少。”杨小英说。
在建新西路上开店的市民张梅也感同身受。“以前路面不是沥青的,车子经过很多灰。路灯很多都坏了,我们开店到晚上十一二点钟,经常只能借着前面镇卫生院的灯光来关卷帘门,黑漆漆的很危险。现在整条路提升改造,不止是更干净了,还新增了路灯,晚上也不怕了。”张梅说。
建新西路位于麦架镇集镇,市住投建设的贵阳保障房旁,该条路长约205米、宽8米,附近居住人口共800余人,涉及25户门店。该条路地处背街,由于年久失修近年来已出现路面坑洼、环境脏乱、配套设施缺失等情况,给附近居民带来不便。
今年以来,根据白云区“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安排,将居民诉求呼声较大的建新西路作为今年麦架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并于年中启动建设。
在前期开展背街小巷民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白云区对建新西路实施了整体翻新改造。规范铺设地下管线、更新修建排水沟渠、对路面实施“白改黑”柏油铺设、完善新增路灯等配套设施……截至9月底,建新西路背街小巷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基本完成,补齐了背街小巷“毛细血管”不通畅的短板。
基础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传承城市文脉打造优质生活环境也是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据麦架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王成菲介绍,麦架镇把文化塑魂工程纳入到“一圈两场三改”背街小巷改造工作中,广泛开展走访调查、查阅搜索,深挖麦架镇历史文化资源。经认真研究筛选,麦架镇以“育产促城、动能麦架”为文化主题,将“麦架地名由来”“麦架工业化进程”“大坝地名由来”“沈关桥”“朱官堡”等五方面内容制作为文化上墙板块。“通过图片、文字、墙画、微雕塑等形式,讲述麦架镇发展故事,用一砖一瓦、一墙一巷讲述城市发展历史,通过文化塑魂环境改造增强城市街巷历史底蕴,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王成菲说。
这只是白云区大力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文化塑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白云区把“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作为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强民生”核心任务,加大推进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全年拟提升改造背街小巷22条,涉及龚家寨街道5条、沙文镇2条、泉湖街道8条、都拉营街道1条、麦架镇6条,道路总长3308米,预计总投资3550万元。截至10月,22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任务已全部完工。
沥青路面改造、地下管网铺设、雨污分流、强弱电管线、新增路灯、扩宽路面、人行道铺设、新增绿化……白云区以“三改”民生工程为抓手,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行动,街头巷尾不断发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传承城市文脉,打造优质生活。在实施“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中,白云区还融入生活圈文化塑魂工程,运用不同形式不同手法呈现白云城市文化记忆,明确了沙文镇为“匠心码头、畅享沙文”,麦架镇为“育产促城、动能麦架”,泉湖街道两个生活圈分别为“白云中心、活力泉湖”和“老城印记、烟火泉湖”,龚家寨街道为“铝城记忆、和悦新颜”的文化主题,打造“一圈一魂、一街一景、一巷一故事”。
“一圈两场三改”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接下来,白云区将持续健全完善“建管运”机制,坚持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引导居民群众成为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监督问题的主体力量,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完善民生工程项目后续维护运营管理,让建成的项目切实发挥作用,让居民群众的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记者 梁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