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以来,毕节市围绕“三大工程”“九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97亿元,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数字赋能方面,毕节建成全省首个就业技能网络培育平台,围绕“一库一户一端”开发电工、苗绣、烹调师、家政服务、蔬菜育苗等VR资源,并打造集培训课程、评价鉴定、职业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仿真综合体验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4万人次。
聚焦人才培育,毕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打造“毕节建工”“毕节织工”“毕节乡厨”“毕节农技”“毕节康护”五大劳务品牌,推动技能人才增量提质。依托示范项目,2024年以来已完成“毕节工匠”相关培训11.96万人次。
面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毕节积极指导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加强新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公开遴选培训机构、邀请省内外优质讲师加盟、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等方式,全市已培训新业态从业人员2.89万人次。
为夯实基层就业服务,毕节在9个县(市、区)建成县级零工市场,配套开发线上平台,累计发布零工岗位23.69万个,服务群众37.42万人次。同时,建成村级就业信息平台3593个,打造50个集就业、培训、社保、金融、通信等服务为一体的村级多功能综合服务驿站,不断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此外,毕节还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村级管理人员专项培训1.57万人次,提升基层干部在技术技能、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能力。
在重点群体帮扶方面,毕节建立高校毕业生领衔包保责任机制,开展“直播带岗”“夜市招聘”等活动,依托“毕就业”小程序搭建精准对接平台。针对脱贫劳动力,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稳定,累计安置10.88万人,促进8340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全市还与82个城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优化25个驻外劳务协作站,2024年以来已帮助2.2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