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大山里的“国际车间”|毕节市农产品出口见闻

2024年,毕节市出口农产品基地及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69家;天麻酒、马铃薯、番茄等实现首次出口;农特产品累计申报出口额近亿元……

近年来,毕节市聚焦农产品优势,选取食用菌、苹果、蔬菜、禽蛋、天麻等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开展重点培育,全程指导企业办理出口资质备案,让更多“毕字号”农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土疙瘩”获颁“国际通行证”

“咔嗒——”3月24日,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金黄色的南瓜条正被装入印着韩文标识的纸箱,即将奔赴“海外。”公司负责人曾爱生说,“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公司南瓜出口额已超800万元。”

七年前,曾爱生在东西部协作引荐下踏上织金的土地,开启了南瓜创业之旅。那时,当地虽有种植南瓜的传统,可品种陈旧单一、种植技术落后,加之缺乏成熟的销售渠道与产业链,南瓜产量上不去不说,品质也参差不齐,每到丰收季便滞销腐烂,村民们戏称“南瓜滩”。

如今,在外贸业务的带动下,他的公司已建成西南最大的南瓜加工基地,原材料来自云贵川各地。公司生产的南瓜系列产品畅销韩国、日本、德国等海外市场,订单源源不断。

“真没想到,深山的‘土疙瘩’能卖到国外?”正在忙着打包的当地务工群众何群感慨:“刨了半辈子泥巴,现在刨的还是出国的买卖!”

“在毕节市商务、海关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前不久,我们公司又拿到了出境粮食加工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开展粮食类产品跨境贸易,下一步计划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曾爱生还说。

“土特产”飘香“海外市场”

三月,毕节市大方县的山林间还透着早春的寒意,但对于贵州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来说,不管是林下天麻种植基地,还是天麻酒生产车间,都是一片热火朝天。

来到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麻利地将精心酿造的天麻酒灌入瓶中,贴标、装箱……这批价值1000万元的订单,正陆续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俄罗斯。

“从深山到国际,这条路我们走了20年,真的太不容易了。”公司负责市场销售的副总经理文竟之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自豪与感慨。

2024年6月,一封来自俄罗斯的订单让全公司沸腾——客商对天麻酒样品高度认可。但难题接踵而至:出口资质、备案、报关、报检……“那段时间,为了服务好俄罗斯市场,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几乎没有休息日。”文竟之说道。

关键时刻,毕节市商务、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开辟绿色通道,为公司提供出口政策指导,帮助办理各类手续。“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打开国际市场。”文竟之感激地说。

“土政策”打出“出海组合拳”

毕节市商务局对外开放科负责人说,“为让特色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毕节市实行‘一品一策’‘一企一策’,全流程为企业‘通关出海’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鲜活易腐农食产品,毕节海关设立了查检绿色通道,实行“7×24”预约通关服务,提高企业通关便利度,助力农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抢占“鲜”机。

前不久,曾爱生的公司又拿到了出境粮食加工仓储“通行证”,目前马铃薯已正常发往越南。他表示,《毕节海关进一步支持毕节优势特色产业扩大出口十条措施》“关长送政策上门”“商务特派员”等工作机制,解决了公司出口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毕节农产品“漂洋过海”并非孤例。在金沙县,茶叶叩开了欧洲、非洲、中亚的高端市场,成为中欧班列上的“绿色使者”;在威宁自治县,海鲜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鲜品直达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精灵”;在七星关区,生态土鸡产下的“黄金蛋”入驻山姆、沃尔玛等国际商超,在国际供应链中崭露头角。

山门渐开,货出海。从南瓜条越洋畅销到天麻酒香飘欧亚,从马铃薯远征东南亚到食用菌登陆中东,毕节正以一个个大山里的“国际车间”为支点,撬动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开启“土特产”香飘海外的新征程。

来源:贵州日报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