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安顺

安顺市“十四五”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

11月24日,安顺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安顺市“十四五”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围绕安顺市“十四五”以来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十四五”以来,安顺市始终将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持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和主要指标实现预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75万人,新增创业主体2.27万户,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从57.33万人增长至69.69万人,年均增长4.3%,形成了“本地就业+省内流动+省外输出”的多元化就业格局。

五年来,安顺市积极发挥政策效用引导就业,加大政策落实兑现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的积极作用。2021年以来,累计减少征收社会保险费16.74亿元,发放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资金近1亿元,兑现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6.67亿元。

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分类提供创业支持。全市累计建成9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9个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及一批市县级载体,形成“园区孵化—社区联动—乡村覆盖”的创业生态。2021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12亿元、各类创业补贴3077.79万元,累计开展创业培训1.5万人,促进新增创业2.27万户,带动就业9.5万人,实现“创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

紧盯重点群体帮扶就业。强化政策扶持与就业服务双向发力,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在市内3所高校设立职业指导服务站,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职引程·筑梦若飞”“安心就业·启航若飞”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失业监测帮扶和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兜牢就业民生底线。2021年以来,促进6.38万名高校毕业生应就业尽就业,年均就业帮扶率均超95%以上。全市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7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媒体记者提问

创新技能提升优岗就业。精准聚焦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先后探索出“跨省异地培训”“劳务输出型订单班培训”“新质生产力技能人才培育”等经验做法,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9万人次,推动近2万名脱贫户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培育初级工以上技能人才5.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在全省率先开展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做法,并在全省推广运用。

优化服务体系助推就业。创新构建“安心干”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已汇聚省内外300家企业、62家人力机构及12个园区,促进就业近10万人。线下同步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2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94个零工驿站,形成“线上智能匹配+线下精准对接”的服务新模式。举办招聘会1776场,累计发布岗位25万个,服务33.5万人次,帮助14.2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大力培育“头雁”引领就业。创新推广“头雁引领·群雁高飞”模式,构建“培育—服务—激励”全链条体系,推动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外出务工。严格筛选培育千名“头雁”,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宣传、稳岗维权等全方位服务。设立9个功能完善的“头雁”服务工作站,搭建政策培训、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平台,强化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约三分之二的农村外出务工群众由“头雁”性质劳务带头人引领。

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就业。培育“贵州关岭牛种养师”“贵州紫云菜农”“安顺烤小肠工”等18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5.71万人次。“安顺烤小肠工”作为35个全国的美食类劳务品牌之一,代表贵州省参加了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展演。

坚决守牢底线稳住就业。开展“四联四帮·惠民乐业”“安心就业·助航若飞”等专项服务行动,依托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安置15万余人次,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近2亿元、惠及33万人次,切实增强脱贫群众获得感。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签订稳岗协议90份,设立省外劳务协作站45个,构建“点对点”精准输出通道。2021年以来,通过东西部协作促进就业13.87万人,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5.16万人。

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当代贵州、安顺市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参加发布会。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