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亮眼数字:年均接待游客近6000万人次,游客总量同比增长11%,过夜游客增幅攀升至26%,境外游客实现308%的爆发式增长。
这是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安顺先后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国唯一全域“避暑旅游目的地”、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城市等称号。
一组组攀升的数据、一份份厚重的荣誉,共同勾勒出安顺文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轨迹。“十四五”时期,安顺锚定“一流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目标,以“旅游+”多业态融合为路径,推动全市旅游从“只看黄果树”到全域协同、从“观光打卡”到“深度体验”的关键跃升。
高位谋划 筑牢产业发展支撑
“十四五”以来,安顺始终将旅游产业发展置于战略高位,精心擘画发展蓝图。

黄果树景区
202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安顺打造成一流旅游城市,把黄果树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为旅游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对此,安顺迅速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等,对“双建设”工作进行统筹部署。
2024年,市委、市政府将“双建设”贯穿发展全过程,建立高位统筹、部门联动、市县协同的工作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带队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对项目建设、业态培育、省旅发大会筹办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督导,推动战略部署向具体实践深度转化。
2025年,印发《安顺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规划(纲要)》《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明确一流旅游城市“1344”的发展布局和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151”发展空间格局;加快编制《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区规划》,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体系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高位谋划定方向,项目攻坚见实效。安顺将招大引强与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双建设”的核心抓手,2023年,紧扣战略部署谋划项目46个,为产业发展筑牢项目基础;2024年聚焦提质增效,推进重点项目85个,覆盖景区升级、业态创新、配套完善等关键领域;2025年再度精准发力,布局一流旅游城市建设项目55个、世界级旅游景区重点项目31个,形成“逐年递进、重点突出、全域覆盖”的项目推进格局。

小黄鸭漂流
在系统推进下,一批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陡坡塘夜游以全息投影融合西游IP,深化黄果树夜间游玩业态;紫云黄鹤营温泉度假村成为康养旅居热门地;云峰屯堡景区新增实景演绎、非遗体验,推动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飞越黄果树—360极限飞球球幕影院以科技赋能,解锁观景新视角;黄果树B.DUCK小黄鸭漂流丰富亲子业态。此外,黄果树游客服务中心、苗医药森林康养基地、坝陵河民宿集群、安顺古城活化利用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将进一步补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从战略擘画到精准落地,从统筹推进到聚力攻坚,安顺以“双建设”目标为牵引,一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如今,一流旅游城市的骨架愈发坚实,世界级旅游景区的魅力持续彰显,曾经的发展蓝图正在黔中大地一步步变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融合赋能 激活全域发展动能
走进安顺古城,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文创商铺与特色美食相得益彰,游客们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精美的文创产品,或品尝地道的安顺美食,沉浸式体验着古城的历史韵味与市井烟火。

安顺古城
2023年以来,安顺全力打造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原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市场化利用,再现“一河两岸、人间烟火”的市井繁华。自2024年春节开街,其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烟火气,成为众多海内外游客打卡的新地标,年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彻底改变了以往“只看黄果树,不进安顺城”的旅游困境。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伴随着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关岭自治县迎来旅游热潮,仅8天假期接待游客34.5万人次。这背后,是安顺市抢抓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机遇,深入推进桥旅融合发展的实践。

花江峡谷大桥
早在大桥建设期间,安顺便同步谋划桥旅融合发展。在科力寨这一“最佳观景点”搭设观景平台,修建22公里观光路线,并配套公厕、商业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在花江镇引进企业建立世界第一高桥关岭飞行基地,举办花江美食节等活动,让游客在赏桥之余感受当地人文风情。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打造、花江桥旅融合实践是近年来安顺推动景城联合,激活全域旅游动能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安顺打破产业与区域壁垒,深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体育、康养等多领域与旅游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屯堡长歌》实景演出
联动推出《屯堡长歌》《大明屯堡》等实景演出,持续办好“抬汪公”“朝玉皇”“过屯年”等民俗活动,推出“敬酒歌·帮帮唱”“古城-虹山湖之夜”等沉浸式、互动式文化体验活动,引领文旅融合新风尚;
举办黄果树坝陵河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贵州・镇宁黄果树半程马拉松、贵州格凸丛林穿越挑战赛、“赛动黔景”黄果树大瀑布国际激流回旋极限赛等体育赛事,以体旅融合为纽带串联全域景点;
依托“21℃的城市”气候优势,打造全域避暑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推出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等特色康养产品,实现生态价值与旅游效益的双向转化;

研学游
整合安顺地质奇观、三线建设、桥梁等资源,开发桥梁研学、地质科普、红色教育等研学线路,让游客在行走中探索自然奥秘、感悟历史底蕴,打造研学旅游品牌;
……
山水为媒,融合为笔。安顺将文化的厚重、生态的灵秀、运动的激情细细绘入旅游长卷,让业态在跨界中丰富,游客量在融合中攀升,全域发展动能持续迸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愈发亮眼。
提质增效 打造舒心出游体验
“安顺走一次,安顺伴一生”,这不仅是藏着牵挂的美好寓意,更是安顺想让每位游客深深感知的旅途温度与城市温情。近年来,安顺聚焦游客需求,用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提质增效,把舒心体验揉进旅途的每一个瞬间。

黄果树车流秩序井然 陈婷 摄
“很多年前我来过一次黄果树,这次再来明显感觉变化很大。景色还是那么美,但是景区的设施更完善,服务更周到,游览下来心情愉悦。”来自广东的游客韩莹,道出了许多“回头客”对黄果树景区的直观感受。
作为贵州文旅的“龙头名片”,黄果树景区近年年均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市场复苏势头强劲。为了让“老牌景区”焕发“新体验”,景区持续加码升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让入园告别长队,智慧调度平台科学调度节省候车时间;新建成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齐全,新城票务大厅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大瀑布观景台扩容后观瀑更开阔,天星桥银链坠潭游步道升级后更安全,就连不断完善的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智能导览系统也处处透着贴心。

城区主干道悬挂的“安安”“顺顺”海报
景区越变越美,城区也同步焕新。安顺扎实推进“三站一场”风貌提升,在城区主次干道的灯箱上、公交站台的海报里,“21℃的城市”口号格外醒目,卡通IP“安安”“顺顺”带着笑脸迎接八方来客,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交通基建也在持续补短板,一条条“断头路”被打通,80个智慧公交站改造工程有序推进,站台能查实时公交、能扫码充电,哪怕是等车的间隙,也满是便捷与舒心。

澳维酒店
住宿与出行的升级,更让旅途多了“家的暖意”。百灵希尔顿、豪生温泉、澳维3家酒店成功跻身五星级旅游饭店,满足高端度假需求;黄果树、屯堡等4大民宿集群更成了“网红打卡地”,1542家民宿藏于山水间,其中75家等级民宿今年暑期平均入住率超90%。交通上更省心,“快旅慢游”体系越织越密,景区直通车直达核心景点,小车小团可灵活定制路线,要客服务还能享专属礼遇,不用再为转车、排队烦心,轻松奔赴每一处风景。
舒心的旅途,更需要“放心”的守护。安顺以“零容忍”态度净化旅游市场,深化“六心行动”“整体提升行动”,针对导游甩团、强制消费等游客头疼的乱象集中“亮剑”,对不合理低价游的“陷阱”、旅游住宿坐地起价的“套路”重拳打击,更严查严办黑旅行社、黑导游、黑车背后的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让游客玩得踏实、消费安心。
“十四五”期间,安顺以山水为基、业态融合为魂、服务为桥,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华丽蝶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顺将继续聚焦“一流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让“21℃的城市”魅力持续释放,书写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含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