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雷山苗年活动11月5日至12月20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举行,期间将集中开展20项苗族非遗大型活动。
节日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资料显示,贵州各民族共创造出1400余个节日,苗族的苗年节、侗族的侗年、布依族的了年节、彝年、水族端节等,成为展现贵州文化魅力的生动窗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贵州秋冬季民俗节日的热闹氛围吧。
苗族:苗年节
非遗大巡游。
苗年不仅是黔东南州雷山县地区最为隆重的节日,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年节当天最震撼的场面莫过于万人盛装巡游。来自各个村寨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银饰叮当作响,绣衣五彩斑斓,组成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15项国家级非遗现场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非遗大巡游。(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雷山,苗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凝聚。如今,苗年成为推动乡村文旅发展的新引擎,游客可参与祭祖仪式、学习芦笙吹奏、观看斗牛比赛、体验苗绣制作,让苗族文化“活”了起来,也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双赢。
苗年长桌宴。(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妈姑篮球赛。(图源:悠然雷山)
布依族:了年节
祭祖仪式。(图源:贵州民族报)
“了年”布依族语称“甘齐勒”,是布依族传统民俗节日,历史悠久,寓意辞旧迎新。分别在每年的农历冬月二十七、腊月初一、腊月十一等。在这个节日里,布依族同胞共聚一堂,用山歌、舞蹈和了月粑来祭祀古树和祖先,寓意保村护寨,庇佑子孙,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红蛋和糯米饭。(图源:今日龙里)
节日当天,布依族同胞会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祭树仪式,大家欢聚一堂打糠包、山歌对唱、做五色糯米饭。在黔南州平塘县、都匀市等地,了年节与“田园观光+非遗体验”深度结合,游客可在塘边镇欣赏到布依族民俗舞蹈“粑棒舞”、“织布舞”等,在非遗工坊选购糠包文创、布依刺绣制品。
彝族:彝年
拦门酒(图源:毕节发布)
农历十月初一,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将迎来彝族最盛大的节日——彝年。过“十月彝族年”时,各家各户会在神龛上插两桠黄松枝,堂屋地面铺上松毛,接祖人回来过年,并举行祭祖祭祀活动。彝年期间,在贵州威宁,还有玩古彝戏“撮泰吉”的习俗。“撮泰吉”作为一种戏剧形态,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是全国仅存的几种古老戏剧形态之一。曾被誉为:戏剧“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撮泰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糍粑。(图源:毕节发布)
近年来,毕节威宁、六盘水盘州等地依托彝年,打造“彝族文化旅游节”,将祭祖仪式、手鼓舞、火把节等民俗元素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游客可以跟着学习祭祖礼仪,参与打糍粑、磨豆腐等农事活动,晚上围坐火塘听彝族古歌,沉浸式感受彝家生活。
火把节。(图源:毕节发布)
侗族:侗年
盛装巡游(图源:贵州民族报)
侗年是侗族同胞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下旬至冬月上旬,黔东南州榕江县、黎平县一带,侗族人打糍粑、酿酒、宰猪羊、炖鸡鸭、煮油茶、祭拜祖宗、同吃团圆饭欢度节日,期间还会举行如唱山歌、踩歌堂、赶花园、抬官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祭萨大典(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如今,贵州侗年已成为推动当地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黎平肇兴侗寨依托侗年,打造“中国侗年文化旅游节”,将祭萨大典、鼓楼对歌、长桌宴等民俗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以跟着侗族老人学唱侗歌,在稻田里参与“抢鱼塘”,夜晚入住侗寨民宿,感受火塘边的温暖。
水族:端节
端节是水族的年节,也是水族祭祀先农和庆祝丰收的节日,端节期间的活动丰富多样,主要有接水井、扫寨、洁具(用火灰洗炊具)、开塘捕鱼、轮户祭祖、设席宴客、守端、唱水歌、祭端坡、敲铜鼓、赛马等。水族端节历时49至61天,在农历八月至十月期间,是世界上延时最长的民族民间节日。
端节赛马。(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端节赛马”是水族最具标志性的活动之一,被誉为“高原上的速度与激情”,也是端节区别于其他民族节日的核心特色。在贵州三都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马,平日里马儿负责托运物资,到了“端节”人们则牵马参赛,期盼新的一年能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水族姑娘。(图源:榕江融媒)
寨门迎客(图源:榕江融媒)
来源:动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