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跳河峡谷上,300米高的塔柱拔地而起,这座在塔梁固结、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建设史中规模与高度名列世界第一的桥梁,正成为贵州“世界桥梁之都”的新地标。9月5日,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乌长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金旗特大桥实现顺利合龙。
峡谷之巅的技术飞跃
金旗特大桥位于贵州省修文县境内,横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V型深切峡谷,桥址区海拔高达1300米,跨越猫跳河。
大桥全长672米,主跨跨径布置为(169+320+169)米,采用双幅双向车道设计,是一座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其主塔采用A型钻石形塔柱,总高度达300.6米,塔顶至谷底水面的高差超过355米。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黔中公司总经理孙泽顺介绍:“金旗特大桥是乌长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横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西南山区V型沟谷,两岸地势陡峭,大桥两头分别与谷堡隧道和卫城隧道无缝连接。”这种典型的“隧连桥、桥连隧”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对施工技术要求极高。
孙泽顺
攻坚世界级技术难题
中铁建大桥局四公司乌长高速TJ-3标项目负责人丁岩表示,金旗特大桥作为世界级工程,具有多个显著特点。
在规格上,大桥主塔高300.6米,塔顶距谷底355米,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塔梁固结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塔梁固结”体系,主跨320米,主塔横桥向呈“A”型与花瓶型组合结构,为空心薄壁截面。
建设过程中,团队面临诸多挑战:地处300多米深切峡谷,卸荷裂隙带纵横,需清除百万方不良地质体,边坡稳定性控制难度极大。超300米主塔混凝土浇筑面临泵送难度大、温控要求高、高空作业安全风险等多重难题。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突破
项目团队针对超高主塔的混凝土施工,专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围绕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超高压泵送设备选型、管道布设优化等展开系统研究。最终实现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300米高塔一次泵送至顶,保障了主塔施工质量与效率。在主塔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全自动全封闭液压爬模系统,该技术稳定性高、操作性强,还具备施工安全性好、作业速度快的优势。
丁岩
丁岩详细介绍了技术创新亮点,“采用‘无人机测绘+BIM建模+北斗监测’融合系统,实现卸荷带毫米级预警与精准爆破剥离。研发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智能温控与‘一泵到顶’技术,攻克300米超高塔浇筑难题。”丁岩说。
项目还采用双校核测量系统,56个监测点实现钢梁秒级动态纠偏。“智能秤”系统控制斜拉索张拉力误差≤1%,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金旗特大桥的合龙,标志着乌长高速公路离建成通车前进了一大步。孙泽顺透露:“目前项目整体形象进度已达97.6%,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初步构建起贵阳‘五环十八射’高速公路网的主骨架。
大桥将完善以贵阳贵安为核心的都市交通圈,大幅提升贵阳市交通承载力和经济辐射力,同时有效串联兰海、沪昆、银白等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成为联通黔中经济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关键大通道。
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是贵州省“强省会”战略行动中的重要交通项目,项目所在地是“修文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核心产区。该公路建成后,将实现沿线区域“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到机场”,大幅提升交通便捷度。
金旗特大桥合龙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飞跃。这座世界级工程不仅为全球同类型工程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将强化区域经济联系,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旅游与资源开发,有力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记者: 杨民铭 田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