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贵州师范大学的一群摄影专业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先后25次翻山越岭,免费为近7000个贵州农村家庭拍摄全家福。十年来,他们拍摄的上万张照片,成为贵州乡村群众生活变迁,乃至中国社会点滴进步的真实记录。
这张老照片是贵州师范大学“1家1全家福拍摄团”2012年7月在紫云县牛场村拍摄的。当年78岁的岑正学老人一家在老房前,留下了第一张全家福。
贵州师范大学“1家1全家福拍摄团”发起人郑宇潇说:“当时我们到他家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很旧很老的房子,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电。当时我们徒步到他家的时候,也是走了很长一段的泥巴路,他们也很少出去,几乎没有拍过什么照片,所以当时拍完这张照片以后,可以看到他们是非常开心的。”
这张照片是今年五一,拍摄团为岑老一家新拍的全家福,以前破败的老屋不见了踪影,老两口已经搬进新修的三层小楼。
紫云县四大寨乡牛场村村民岑正学谈到,“这个社会的群众生活变好了,水在后面一开就来了,什么都方便了,又吃好又穿好又睡好,什么都好。”
年近九十的老两口精神依然矍铄,他们告诉记者,自己每年能领到1470元养老金,村卫生室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还能享受报销比例最高达到95%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十年光影,岑正学一家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这十年间,贵州乡村在一届又一届师生的镜头中发生着点滴改变。
周嘉璐是“1家1全家福拍摄团”的新一届队员。今年五一她到牛场村时,被深深触动了。
贵州师范大学“1家1全家福拍摄团”成员周嘉璐回忆说,“那个姐姐指着墙上的照片跟我们说,这是10年前我们(拍摄团)拍摄的照片。我们问姐姐,照片里的男性去哪儿了,姐姐说他们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如果不是她抱着的孩子小,她也是要出去打工的。”
老照片里的韦红雨一家,夫妻俩曾经需要都出去打工才能维持生计。如今,韦红雨凭借布依族刺绣手工艺,在家门口就有了收入。眼下,她正琢磨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刺绣生意。现在,村里花椒、蜂糖李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家门口的机会越来越多,韦红雨打算把在外打工的丈夫也叫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
紫云县四大寨乡牛场村村民韦红雨谈到,“今年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大儿子能够考上他理想的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1家1全家福拍摄团”发起人郑宇潇说:“十年里面,变化确实很大,我们之前徒步的那些泥巴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十年前去拍的时候,好多人家的人都不齐,现在我们发现人基本上都在家了,因为在家门口就有了产业,可以看见的是他们的人居环境和精神状态都是越来越好的。”
紫云台 伍涛 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