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一条1.5公里长的“田坎小道”历经90载风貌依旧。当年马灯照亮的地方,至今烙印着鲜明的红色印记,激荡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红色基因代代传。如今,苟坝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杜仲产业,将“红与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共富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深入贵州考察,思想的光芒照见贵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省上下牢记嘱托,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保驾护航。
涤荡作风 “钉钉子”的力量更强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传递出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
贵州闻令而动,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省委常委会示范带动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四家班子”和183家省直单位对照两个问题清单,逐条“过筛子”,从严抓好问题查摆、整改整治,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全省上下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推进自我革命,一场“作风革命”席卷黔贵大地。
黔南州平塘县创新“食堂一码通”管理模式,整合146个食堂实现“共享食堂”全覆盖,全县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43.02%。六盘水盘州市探索推行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任期承诺制,891名驻村干部主动制定任期承诺事项2000余条,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
全省上下坚决向顽瘴痼疾开刀,既“去顽疾”又“治病根”。许多同志谈到,近年来,“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贵州深入实施“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计划,做实学思践悟全周期全链条的党性教育。遵义市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红军伤员与“淋滩红糖”的故事至今传颂。许多基层党组织书记重走长征路后感慨:“沿着红军足迹,既重温为人民服务宗旨,又开阔干事创业眼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勤掸“思想尘”,常敲“警示钟”,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砥砺作风、勇毅前行,靶向破除顽瘴痼疾,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抓基层打基础 锻造坚强堡垒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考的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智慧与担当,更是造福人民群众的满意答卷。
在毕节市黔西市,“一张表”改革正重塑基层数据治理格局。“现在‘一张表’统筹,负担大大减轻。”雨朵镇雨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帅均坦言:“文件少了,会议少了,服务群众时间多了。”
村级报表由95张减少到1张,专项招聘486名优秀村干部进入事业编制……省委主要领导挂帅,深入基层调研并研究出台30条硬措施,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明责减负、松绑赋能。
减去的是负担,释放的是活力,铆足的是干劲。
瞄准让192万搬出大山的“新市民”安身更安心,各地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将党组织链条嵌入基层治理各环节,深化网格化管理效能,让幸福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依托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优势,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村民直接受益。
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汇川区高坪街道,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积极回应企业诉求。“街道‘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了征拆、用工等难题,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珍酒庄园项目部负责人陈国俊说。
基层强则国家强。贵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敢担当善作为 枝叶关情见初心
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从办公室走向第一线,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社区楼栋,用脚步访民情,以实干解民忧。
省委、省政府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调研式推进工作领衔课题,高规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省领导带头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会。2024年,民营企业新签约投资项目3487个,占全省新签约项目超90%,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天落户”成为新速度——近日,总投资28亿元的中清国投6GWN型高效光伏电池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落地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是党员干部在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中靠前服务取得的成效。
黔东南州建立健全全链条服务长效机制,领导干部、服务专员化身“店小二”,一线办公、快速响应,实现招商引资质效与政务服务温度的双向奔赴。
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关口村作为全市重要调料类蔬菜产地,曾因病虫害频发致使产业陷入“低效减产”困境。农业部门发布技术需求“榜单”后,贵州大学科研团队“揭榜”攻关,制定绿色防控措施,推动调料类蔬菜品质与产量稳步提升。
一线办公,现场解题,以钉钉子精神啃硬骨头、涉险滩。在贵州广大党员干部看来,肩上的责任重了,但干事创业的热情愈加高涨、氛围愈加浓厚。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系统谋划“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以“行至半山路更陡”的清醒斗志,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经得起实践和人民检验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短评】
“黔”程风清劲
九十载风雨兼程,遵义会议的光芒依然照耀着黔贵大地。从生死转折的红色沃土到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贵州将勤廉基因深植血脉,以作风建设擦亮发展底色。
领导干部沉到一线解难题,党员干部“揭榜挂帅”闯难关,“马上就办”成为鲜明标识。深刻的“作风革命”,涤荡的是沉疴积弊,激发的是担当作为。务实笃行蔚然成风,干事创业激情奔涌,清正廉明浸润人心,作风建设凝聚起的磅礴力量,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底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州正以永不停歇的自我革命精神,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当年红军留下的火种,今日已化为干部肩头的责任、群众身边的温暖。新时代长征路,贵州要以心齐劲足之态、风清气正之姿,让长征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孙晓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