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数字赋能 技能提升 精准服务|贵州织密就业保障民生网

“家人们看过来!这家服装厂包吃包住,月薪4500元起,熟练工薪资还能上浮!”日前,东南州榕江县工业园区,“就业创业推荐官”杨敦举着手机直播探岗,镜头扫过运转的缝纫机流水线,方言解说与机器声交织,咨询留言不断滚动。同期,毕节威宁壹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叉车训练场学员穿梭;遵义赤水“竹都人社服务队”干部正走访竹制品企业,记录用工需求……

从“云端探岗”到“技能充电”再到“精准对接”,鲜活场景勾勒出贵州就业优先战略实践。今年以来,我省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全链条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技能化提升、精准化服务三大举措及“四位一体”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9.26万人次,在粤浙试点异地培训,以民生成效绘就幸福底色。

直播搭“桥”:40名推荐官架起数字就业通道

“以前招工信息到村里就断了线,现在杨敦把车间、宿舍拍给我们看,政策也讲得明白,我在家刷手机就找到了好工作!”黔东南州麻江县脱贫户杨兴琴的话,道出了“就业创业推荐官”制度的温度。曾是探店主播的杨敦,如今已是当地“就业红人”,直播间已带动10人就业,接到咨询1200余人次。

今年8月,看到“就业创业推荐官”海选公告,杨敦立刻报名:“我懂山里人找工作的难,把岗位‘送’到手机里,这事儿有意义!”经系统培训后,他发布首条探岗视频,带粉丝“云逛”企业食宿区,用方言解读政策,这条视频收获42万播放量,让他一夜成名。

杨敦的探岗直播格外较真——车间温度、加班情况、晋升路径、发薪时间等求职者关心的细节,他都如实呈现。“得对乡亲们和企业双向负责。”这份认真换来了企业认可,榕江恒好内衣服饰人事经理袁女士说:“过去招工像大海捞针,现在直播带岗没几天就招到5名熟练工。”

杨敦并非个例。黔东南“就业创业推荐官”队伍已达40余人,他们化身“探岗先锋”和“政策翻译官”,深入车间基地,用短视频和直播搭建供需桥梁,还针对性解读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助力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黔东南州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推荐官团队已制作1011期荐岗视频、开展多场直播,吸引超1084万人次观看,帮助落实就业政策资金2.7亿元,促进1.27万人次就业创业。“政府+推荐官+人力资源机构+企业”的四方联动网络,让就业服务从“人找岗位”变为“岗位找人”,从“政策文件”变为“视频解读”,真正走进田间地头、融入日常生活。

技能破局:从山村青年到金牌教练的人生逆袭

“周老师,我找到新工作了!”10月16日,威宁壹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叉车教练周宗文,收到了上届学员的报喜信息。看着学员们靠技能就业,他满是成就感。而几年前,他还是个四处打零工的山村青年。

改变源于村里网格员的消息:威宁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学校开展免费叉车培训,包吃住、有补贴,考证后还推荐工作。周宗文抓住机会,培训时勤学苦练,理论课认真记笔记,实操课反复打磨动作,一个月后顺利考证并因表现优异留校任教。

“工资稳定,生活终于有了底气。”这份工作让他一年还清债务,还给母亲买了三轮车。如今的他自信从容,指导学员时常说:“技能改变命运。”他已报名创业培训,计划攒钱回老家开物流公司,兼顾家庭与家乡发展。

周宗文的逆袭,是“技能贵州”行动的生动体现。贵州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目标,实施“技能贵州”行动,推进“贵州技工”“黔菜师傅”等四项工程,组建就业培训联盟,按产业需求开展多元化培训。

在威宁自治县,当地人社局结合市场需求,与壹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机构合作,开设叉车等热门专业,并成立人力资源公司,与多家企业签订劳务协议,实行订单式培训,打造出“毕节叉车工”劳务品牌。“通过培训,我不仅学会了技术,还找到了稳定工作。”正在训练场练习的学员王师傅说,他之前靠打零工维生,如今掌握叉车技能后,已经和一家物流公司达成就业意向。

服务闭环:省内精准保障+省外协作护航

“人社干部主动上门办补贴、送岗位,太贴心了!”近日,贵州竹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点赞,与黔西籍务工人员李某的感激遥相呼应。在温州务工的李某因工伤赔偿陷入僵局,向家乡驻温州劳务协作站求助后,仅三天就拿到足额赔偿款。一内一外两个案例,勾勒出贵州就业服务“省内精准保障+省外协作护航”的闭环图景。

省内,赤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竹都人社服务队”,创新“一月一访、一业一策、一企一档”机制,28名干部组成7支队伍包保重点企业,目前走访68次、解决问题25个,发放各类补贴232.95万元;通过46场招聘会和12期特色培训,实现850余人就业、398人技能提升。省外,黔西驻温州协作站接到李某求助后,启动“跨区域协作+精准维权”机制,联动黔浙两地部门三天化解纠纷,彰显高效服务。

黔西驻温州劳务协作站自2025年7月成立以来,成为省外务工人员的“贴心娘家”;赤水服务队的下沉服务,则让省内企业稳工稳产有了坚实保障,两者共同构成就业服务的“内外双循环”。

今年以来,我省将高质量就业作为目标,多点发力筑牢就业保障网:数字化赋能方面,通过直播带岗、信息系统优化实现“岗位找人”;技能化提升方面,打造“毕节叉车工”等品牌,开展订单式培训;精准化服务方面,省内建服务队下沉企业,省外设135个协作站维权护航,培育7740名劳务带头人带动就业31.53万人。“春风行动”期间,全省组织招聘2088场,发送专车专列2059趟,让就业服务直达民心。

从黔东南直播间的“数字桥梁”,到威宁训练场的“技能蜕变”,再到赤水、温州的“内外护航”,贵州紧盯“省内新增就业60万人、稳住省外务工600万人”核心目标,形成“数字化赋能-技能化提升-精准化保障”的服务闭环,让万千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增收致富,为新时代黔中大地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民生幸福画卷。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