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一纸报告,全省通行 | 贵州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线观察

“来之前我还以为要重拍,连钱都准备好了。”52岁的石江(化名)因脚部韧带断裂,带着外院的片子来到东南州人民医院。骨一科医生刘堂勇调阅影像资料后,明确告知:“患处情况和片子吻合,没必要重做。”

这一举措,省下了重复的核磁与CT费用。为了让这份就医便利惠及更多患者,贵州持续推进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改革,让一纸报告,在全省医疗机构间“一路绿灯”。

结果互认解决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消除了患者在不同医院间反复奔波的心理焦虑和体力消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温度”。

百姓账本:从“重复查”到“一次过”的安心

患者的就医体验,是这项改革最直观的“温度计”。

李显荣是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居民,前不久,他肚子剧痛难忍,从未想过,一份来自乡镇卫生院的CT报告,能让他直奔三甲医院急诊室,跳过重复检查直接住院治疗。

“如果到了这里还要排队做检查、等结果,肯定会耽误病情。”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床上,刚脱离危险的李显荣感慨:“乡镇医院的检查结果这里也认可,既方便又省钱。”

这样的便利并非个例。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刚晋升为三孩母亲的方女士感慨万千。她因胎儿心率过快从盘州紧急转院,“在这里没有做过多的检查,之前在盘州做的结果都认可,很快就给我安排住院了。”

对于贞丰县重症患者老郭而言,互认政策则意味着抢回救命时间和省下就医的真金白银。“医生在电脑系统调出我们在县医院的CT、检验报告。告诉我们‘结果可以参考,不用重做’。”老郭家属激动地说:“一下子省了1351.1元的重复检查,政策真的人性化!”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全省所有接入平台医疗机构通过平台共享调阅1328.47万项次,减少重复检查检验780.72万项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2549.56万元,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从“重复查”到“一次过”的安心就医,患者不再为重复的CT、核磁共振等付费,不再因漫长的等待而焦虑。实实在在减负的“经济账”,与省时省力的“效率账”,共同汇入百姓的“民生账本”,化作不断提升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近年来,贵州相继出台《贵州省进一步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贵州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涵盖了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项目,涉及医疗服务全流程,尤其是那些结果相对稳定且费用较高的项目,如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血液、体液学检验等,都在互认范围内。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明确在二级医疗机构之间、三级医疗机构之间、二级对三级医疗机构和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内部,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持续简化就医流程,减少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就医感受,提升群众的就医满意度。

机制探秘:从“不敢认”到“规范认”的智慧

事实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曾是医疗服务中的“老大难”问题。过去,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互不联通,基层医院的拍摄设备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医生对外部检查结果常存顾虑,“不敢认”“不愿认”的心态普遍存在,最终使得“结果难认”成为阻碍互认工作推进的“拦路虎”。

“以前医院之间数据传不过来、彼此看不到完整的检查资料,‘互认’几乎就是一句空话。”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史琳彦坦言,信息壁垒曾是制约互认工作的核心瓶颈。

破局的关键在于统一平台。2023年,我省搭建了省级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交换平台,旨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共享,实时监控高值高频、群众反映突出的检验项目。

而在9个市州,黔东南州搭建了“影像云”与“医技云”,黔西南州则建成了覆盖3026个工作站的州级共享平台,遵义市4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覆盖……而9市州平台与省级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打通了数据壁垒,全省数据汇聚成一张网,为结果共享奠定了基础。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开具检查检验申请时,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系统将自动提醒医生,患者有符合条件的互认报告,可供调阅查看。如医生评估仍需开单复查,则需在系统填写理由说明。

不过,互认并非简单地“照单全收”。

作为黔东南州医疗质控中心,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建立了一整套全流程质控体系,质控科科长林刚认为,“要让每一次互认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影像科主任王芳清则说:“就像用同一把尺子量东西,我们通过统一标准,确保所有互认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我们始终倡导‘合理认、科学认’,绝不搞‘一刀切’。”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天胤强调,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需满足三个核心前提:检查质量可控、患者病情稳定、检查时间合理。

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吴娅说,他们牵头每年定期培训、督导,从设备参数校准、技师拍摄体位标准,到阅片诊断能力提升,全方位统一诊疗标准,保障互认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为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规范化,我省已初步构建起以“质量为基础、标准为前提、信息化为支撑、机制为保障”的长效管理体系,有效推动了互认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的深化,为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未来蓝图:从“可互认”到“认得好”的进阶

目前,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我省从“不敢认”步入“可互认”阶段,为了进阶“认得好”,我省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纳入2025年度深化医改年度重点工作推进。

遵义作为我省医改“排头兵”,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内容推动。

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冷启富介绍,遵义在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互认工作基础上,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互认工作,建立医联体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同时持续推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构建“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

对于重症医学科来说,检查检验互认让医生在黄金救治时间内作出精准判断,避免因重复检查延误治疗。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福艳说:“医生可以快速地获取患者近期的检查检验结果,节约了医疗资源,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

从一纸报告的“通行无阻”,到全省医疗资源的“一盘棋”,贵州正用数字化的纽带,编织着一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网。目前,这张网已有307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接入省级互认平台,临床检验和影像检查互认项目分别达到79项和397项。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投诉服务中心等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