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贵州省政务中心获悉,全省政务服务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共实地核查287个市县乡村点位,政务服务有效差评数同比下降75.2%。
开展政务服务质量监测,推动现场管理向数据管理转变、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集中整治向常态管理转变,实现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改革落地见效。在顶层设计方面,贵州搭建了政务服务质量监测的“四梁八柱”——
建立涵盖群众满意度、窗口匹配度、综窗承接度、业务规范度、服务成效度五个维度的监测指标体系,涵盖23项重点内容,实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构建“省级牵头抓总、部门协同联动、市州统筹协调、县区主体实施”的监测机制,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39家省直部门全覆盖、9个市(州)全覆盖。
强化团队支撑,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开展常态化监测,并发挥605名特约监督员“观察哨”作用,定期开展办事体验,收集问题并提出建议。
在数据赋能方面,贵州打造政务服务质量监测的“数智大脑”。通过建设全省统一的智慧管理平台,汇聚视频监控、“好差评”、排队叫号、事项办理、电子证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数据,实现数据全量汇聚。升级系统平台功能,通过数据计算、比对、筛查、分析等方式,自动发现大厅管理、业务规范、网上办理等异常情况。依托平台数据开展三轮监测“过筛子”,形成质量监测问题库,实现对各地各部门服务效能的“精准画像”。
在分类处置方面,推动监测“闭环运行”。对一般问题实行“点对点”提示,按日、周、月周期进行预警和盯办整改;对重点问题开展“面对面”督导,建立“主任包市、处长包县”机制,推动带案下访、实地督导;对突出问题进行“一对一”分析,撰写专项报告,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截至目前,全省零跑腿事项达17.1万项,减少申请材料16.2万份,时限压缩率达72%。平均等待时长从19.8分钟压减至11.6分钟,平均办理时长从34.7分钟压减至21.5分钟,超期办件同比下降44.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