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贵安新区马场产业新城,交通银行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热潮涌动。工人们身着工装穿梭于施工区域,5栋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粗装修施工正加速推进。
“工程总体进度超过70%,预计明年3月全面竣工。”中建八局项目负责人的话语中透着笃定。这处忙碌的工地,正是贵州“十四五”期间产业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五年,贵州大地一个个项目落地、投产、见效,山地高效农业、特色工业、优质服务业项目多点开花,为全省产业布局调整、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项目进度条持续刷新
清晨的贞丰县,贵州宏臻菌业的厂区早已忙碌起来。满载新鲜黑牛肝菌的货车疾驰驶向贵阳机场,24小时内,这些带着泥土清香的菌菇就能端上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餐桌。“二期项目进度已超80%,3号、4号厂房8月已投产,力争11月整体交付。”公司基建部项目经理张晓波的话语里满是干劲。
项目投产后,企业黑牛肝菌年产能将突破7000吨,年产值达3.5亿元,不仅能构建起从菌种研发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更将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高值化加速迈进,为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开阳县,项目建设的热度同样高涨。在双流镇的贵州聚力生化工项目现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乐章。“一期试生产已累计产4000吨,1.5期进度达90%,下月即可完工。”贵州聚力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欣透露,为保障投产后顺利运转,公司从6月起已提前启动员工招聘储备人力。
作为贵州化工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待2028年全面建成后,这里将实现年产能437万吨、年产值预计260亿元,不仅能贡献超13亿元年税收,还将带动4000余人就业,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强引擎”。
把目光转向织金县,另一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在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数百台工程机械有序作业,千余名建设者轮班奋战,场平挖方进度已超60%,为明年如期建成投产筑牢根基。
依托贵州丰富的磷煤资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200亿元,年综合税收超100亿元,带动就业1.4万人以上——这不仅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的生动实践,更将为贵州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补上关键一环。
项目成效转化为发展质效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动能”。
2023年7月,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圣火广场上,一条鲜艳的红飘带在夜空下被点亮,全国首个长征主题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亮相,试运营至今已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不仅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营收增长超30%,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8月,凯里市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内,5100套“贵州造”光伏玻璃下线,直奔威宁一道长通光伏组件基地,标志着贵州生产的光伏玻璃正式进入全球光伏组件供应链。这一突破填补了省内光伏玻璃生产空白,推动贵州新能源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2025年9月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更书写了“一桥带活两岸产业”的奇迹。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桥梁,不仅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至2分钟,更催生出“桥旅融合3.0”模式。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贞丰花江峡谷大桥景区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一跃成为黔西南州的“旅游新星”;关岭县旅游收入达1.86亿元,同比增长27.1%,桥两端的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能源产业领域同样成果丰硕。盘江普定2×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项目两台机组全部投产,作为全国首套以燃烧无烟煤为主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2025年前7月发电量已超36亿千瓦时,为贵州电力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这个燃煤发电项目总投资66.7亿元的二期项目正推进前期手续,计划年底开工,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突破100亿度,进一步巩固贵州“西电东送”核心基地地位。
精准施策护航项目成长
产业重大项目的“加速跑”,离不开政策保障的“精准滴灌”与营商环境的“肥沃土壤”。
贵州建立“发展力量汇聚到项目上、行动落实到项目上、作为体现到项目上”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在审批服务上,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6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压缩至38个工作日以内。
资金保障精准发力。贵州构建多类专项基金协同体系,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推动农产业融合,文旅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业态升级……今年初,贵州明确继续安排300亿元注入“四化”等产业基金、100亿元专项支持产业发展,锚定“3533”目标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暖心。贵安新区通过重大产业项目“5 3”工作机制,围绕项目“谋、投、建、管、用”全流程发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六盘水市成立专班谋划项目,“十四五”以来开工重大项目1241个、完成投资3195亿元,实现项目滚动推进……
电力保障同样坚实。贵州电力部门通过水电联合调度、优化电网布局,为磷化工、新能源材料等重点产业提供稳定电力支撑,确保项目生产无忧。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51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1%。
从黔北的现代化厂房到黔南的新能源基地,从黔东的农业产业园到黔西的文旅项目,贵州的产业项目建设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些投资体量大、结构优、惠及民生广、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正将发展蓝图变为生动实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绍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