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的家具制作实训车间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指导学生制作家具。她就是来自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教师刘晓红,自2023年通过贵州“银龄计划”加盟该校以来,已带领团队斩获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银牌等4项国家级奖项,还推动学院建成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中国集训基地雏形。刘晓红的“硬核”成绩单,正是贵州“银龄计划”成效的生动缩影。
2023年4月,《贵州省“银龄计划”实施方案》印发,方案围绕“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构建起多维度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底,贵州已引进留用银龄人才16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83%。这些“银发智囊”不仅填补了重点领域人才缺口,更通过技术攻关、人才传帮带、民生服务等,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银发动能”。
破解人才难题与应对老龄化的双重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也强调要“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62年到1971年,每年全国出生人口均在2400万人以上,未来十年将有大量的人口达到退休年龄,银龄人才群体规模将不断扩大;且这部分银龄人才主要为推动改革开放建设的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整体素质较高、结构较优。
对贵州而言,当前正处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贵州在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方面吸引力相对不足,人才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此前,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虽零星引进过部分银龄人才,缓解了局部人才压力,但缺乏系统性制度支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破解这一困境,同时响应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银龄计划”,通过制度创新激活银龄人才资源,为全省发展补充“智囊团”和“生力军”。
多维施策构建银龄人才服务体系
2023年4月,省委人才办、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贵州省“银龄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这项人才工程正式从“探索实践”迈向“系统推进”。方案围绕“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构建起多维度保障体系。
在引才机制上,贵州既“向外借智”,依托粤黔协作机制从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引进成熟人才,发挥“以才引才”效应;又“向内挖潜”,引导省内银龄人才向基层流动,鼓励用人单位留用本单位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针对特殊需求,还建立“一事一议”机制,确保急需紧缺人才“引得来”。
在用才规范上,明确银龄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省、市两级用人单位引进人才需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师资格,同时赋予用人单位充分自主权,让人才“人岗相适”。在留才保障上,12条激励措施涵盖薪酬待遇、税收优惠、住房医疗、荣誉申报等方面。用人单位可为银龄人才发放专项津贴、购买商业保险,符合条件的还能申领“贵州人才服务卡”,享受子女入学、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此外,贵州还建立“年初部署、年中调度、年底总结”的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发布《银龄人才需求目录》,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等方式跟踪人才使用情况,确保“银龄计划”精准落地、高效推进。
银发力量赋能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推进,“银龄计划”已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民生保障、产业建设四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贵州人才工作的“新名片”。
创新驱动添活力。从省外引进的198名银龄人才,凭借成熟技术和广泛资源,推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贵州大学引进的海外退休教授刘同先、周警疆,不仅助力植物保护学科跻身国内先进行列,还牵线引进剑桥大学何九芽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搭建起国际学术交流桥梁;贵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谭俊则带领团队拿下4项发明专利,促成学校与浙江大学、浙江湃肽科技等高校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传帮带结硕果。银龄人才的“传帮带”机制,有效缩短了青年人才成长周期。省属高校从清华、北师大等名校引进的22名退休教授,将先进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推动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留用的5名高级技能人才,通过“师带徒”培养出23名青年技术骨干,为传统工艺传承筑牢根基。
民生保障强根基。医疗、教育两大民生领域成为“银龄计划”的重点受益领域。省级卫生、教育单位引进的272名银龄人才中,99.26%拥有高级职称,他们通过专家坐诊、学科建设、教学指导等方式,缓解了优质资源短缺问题。在毕节市,153名银龄人才全部扎根教育、医疗一线,其中116人服务于县乡基层,77.59%具备高级职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产业发展增动力。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富矿精开”战略,银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省煤田地质局、省地矿局等单位引进的34名银龄专家,凭借对贵州地质构造的熟悉,推动精确探矿、精细开矿技术升级;磷化集团、遵义钛业等企业引进的7名高级职称人才,则在项目研发、技术把控中发挥核心作用,确保重点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如今,贵州“银龄计划”已被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下一步,贵州将继续完善政策举措,拓宽引才渠道,让更多银龄人才在黔中大地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更多“银发智慧”。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