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贵州的森林 四季都在丰收

中国西南,贵州像一块被绿意浸透的翡翠镶嵌其中。63.3%的森林覆盖率,1.66亿亩的森林如同绿色海洋,在群山间起伏。这里的森林不只是沉默的植被,更是一座“森林粮库”——当春风拂过乌蒙山脉,当夏雨浸润苗岭深处,当秋霜染透大娄山巅,当冬雪轻吻武陵群峰,每一季都有自然的馈赠在林间生长,每一寸土地都在书写收获的诗篇。

 春:细雨中的生机

一场春雨细密地织过森林,洗亮了竹叶的绿,唤醒了沉睡的根系。最先苏醒的是竹笋,在赤水的山谷里,它们像大地的惊叹号,从腐殖土中猛地窜出,褐色的笋壳裂开道道缝隙,一节节向上生长,带着“噼啪”的拔节声——那是森林写给春天的第一行诗。这些竹笋是餐桌上的鲜灵,清炒时脆嫩多汁,煲汤时鲜美醇厚,连笋壳都能制成肥料,给下一季的作物增添养分。

春雨过后,山花便漫山遍野地开了。遵义市习水县的山谷里,野樱、杜鹃、刺槐次第绽放,像给绿色的地毯绣上了彩色图案。蜜蜂们是最忙碌的信使,它们振动翅膀,在花丛中编织金色的网,把阳光和花香酿成琥珀般的蜜。这蜜是带着草木清香的,甜而不腻,含在嘴里,仿佛能尝到整个春天的温柔。而在赤水的岩壁上,金钗石斛正开得热烈,紫红色的花朵像一串串小铃铛,挂在赤色的丹霞石上,既是能装点生活的盆景,也是能泡进茶里的甘甜。

人们在林间空地上松土、播种,不破坏树木的根系,不砍伐多余的枝条,让作物与森林共生。竹荪的菌种悄悄埋进竹林下的腐叶里,天麻的蜜环菌在树桩旁慢慢蔓延,生态鸡的雏苗在树荫下啄食草籽——这是人与自然的默契:不向森林索取太多,只取它自然生长的馈赠,却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了生机。春天的收获,是生机的序曲,也是希望的开端。

 夏:浓荫里的丰茂

当蝉鸣在林间织成一张密网,贵州的夏天便到了。森林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毒辣的日头,却把丰茂的生机藏在浓荫里。东南州榕江县的竹林下,竹荪悄悄探出头来,白色的菌柄顶着网状的菌裙,像一群撑着小伞的精灵,从土中苏醒。它们对环境格外挑剔,只在无污染的树林里生长,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菌子的清香,是餐桌上最珍贵的“山珍”。

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山坡上,花椒树上挂满了果实。漫山遍野都是绿色,风一吹,椒香便顺着山谷飘出去,香中带麻、麻中带香,是西南人民餐桌上少不了的“灵魂”。而在六盘水市盘州市的刺梨,此刻正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果实上布满细密的小刺,像撒落在林间的星辰。摘一颗咬开,酸涩中带着山野的清香,那是维生素C的味道,也是夏天最鲜活的滋味。如今,这些刺梨被榨成汁、酿成酒,装进玻璃瓶里,让远方的人也能尝到贵州山林的夏天。

夏天的森林,是物产的盛宴,也是产业的序曲。竹荪烘干后走进礼盒,花椒磨成粉融入调料,刺梨汁装进瓶罐——这些从森林里走出的物产,带着泥土的气息和草木的清香,在市场上流转,也让山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秋:沉淀后的醇厚

秋风一起,贵州的森林便染上了斑斓的色彩。枫叶红了,银杏黄了,松针依旧苍翠,而收获的味道,也在这斑斓中变得醇厚起来。遵义市桐梓县的方竹笋是秋日里的“鲜灵”,与春天的竹笋不同,它们在秋风中褪去了青涩,变得鲜嫩脆爽。方竹只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区生长,耐寒、耐旱,像山里的汉子一样坚韧。采笋的人背着背篓,在竹林间穿梭,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手里的竹笋一节节装进篓里,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这鲜笋不用复杂的烹饪,清水煮过,撒点盐,就是秋日里最本真的味道。

毕节市的山林里,天麻正从土中被唤醒。它们不像其他作物那样招摇,而是悄悄藏在泥土里,与蜜环菌共生,吸收着大地的精华。药食同源,让这天麻不再只是药材,而是变成了天麻粉、天麻片、天麻炖鸡——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黔西南州兴义市的红豆杉林下,灵芝正披着褐色的外衣静静生长,它们像森林里的智者,吸收着红豆杉的灵气,长成伞状的菌盖,边缘还带着淡淡的金边。采回来的灵芝,切片晒干能泡茶,磨成粉能入药,每一片都藏着森林的沉淀与厚重。

秋天的收获,是时间的礼物。方竹笋的脆、天麻的糯、灵芝的醇,都是森林用耐心酿成的滋味。林农们懂得等待,懂得“慢”的哲学:不急于催熟,不强行干预,只在恰当的时节收获,让森林的馈赠得以延续。这份耐心,是贵州人与森林相处的默契,也是生态价值最生动的体现——自然从不会亏待懂得等待的人。

冬:蕴藏中的希望

当雪花偶尔落在树梢,贵州的森林便显出一种静谧的力量。看似萧瑟的冬日,实则藏着最厚重的希望。铜仁市的油茶树上,果实正圆滚滚地挂在枝头,饱满得像藏着阳光的秘密。油茶是贵州的“铁杆庄稼”,耐寒、耐贫瘠。山民们爬上山,一边唱歌一边采摘油茶果,再经过晒干、脱壳、榨油,金黄透亮的茶油就流出来了。这油能炒菜,能护肤,是冬日里最温暖的能量,一碗油茶,能让整个冬天都变得暖洋洋的。

黔南州贵定县的山桐子树,此刻正燃烧着冬日的火焰。一串串红彤彤的果实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小葡萄,把萧瑟的山林照得暖洋洋的。山桐子的果实能榨油,是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也是生态修复的“先锋树种”——它耐干旱、耐盐碱,能在荒山上扎根,让裸露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如今,山桐子不仅是生态的守护者,更是产业的新希望,成片的山桐子林在贵州的山坡上蔓延,像一条红色的绸带,系住了绿水青山,也系住了金山银山。

林下的生态鸡,此刻正躲在背风的树桩旁。黔南州长顺县的绿壳蛋鸡是森林里的“活宝贝”,它们在林下啄食草籽、昆虫,喝着山泉水,产下的绿壳蛋像一颗颗翡翠,带着山林的灵气。从“小鸡蛋”到“大产业”,这背后是林下养殖的智慧:让鸡在森林里自然生长,既保护了生态,又提高了品质。冬日的森林,没有了春夏的热闹,却把希望藏在果实里、藏在土地里、藏在鸡雏的鸣叫里——待到来年春天,这些蕴藏的能量,又会破土而出,长成新的收获。

绿水青山里的幸福

贵州的森林,从来不只是一片绿色的背景,更是一座“活”的宝库。竹、油茶、花椒、皂角、山桐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这些依托森林生长的产业,像一条条绿色的丝线,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紧紧连在一起。63.3%的森林覆盖率,1.66亿亩的森林面积,不只是数字,更是山里群众的“靠山”——有了这山,就有了竹笋、蜂蜜、天麻、茶油;有了这山,就有了产业、有了收入、有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贵州的森林,一片永远年轻、永远丰饶的土地。它用四季的收获,写就了人与自然的诗篇,也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在绿水青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