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30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数博会迎来10年里程碑,见证贵阳市、贵安新区(以下简称“贵阳贵安”)的数字经济图景呈现全新格局——贵阳贵安不再是数据存储仓库,而是集算力供给、产业赋能、场景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生态体系,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10年来,通过深入实施“数字活市”战略,聚焦“算力、赋能、产业”3个关键,贵阳贵安加速构建算力体系,推动大数据赋能转型升级,勾勒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带领全省大数据产业拔节生长。
夯实数字底座
打造智算高地
早在10多年前,贵阳贵安就开始布局数据中心建设。地质稳定、用电可靠、平均气温低……天然的优势吸引了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集中落户。
贵安新区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是天然的空调和氧吧,其PUE(电能利用效率)值低于1.2,处于国内绿色数据中心领先水平,综合能耗低,设备使用寿命长。
数据中心与算力有何关系?“数据中心是算力的载体,通过配备不同的服务器、显卡等硬件设备,形成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以满足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场景。”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彭本黔介绍。
“智算”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底座,贵阳贵安抢抓机遇,推动数据中心由存储中心向存算一体转变,加快培育以智能算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2020年底,贵州省首个超级计算中心——贵安超级计算中心建成投用,由贵安科创公司负责运营。“我们共有700余台服务器,计算峰值已达到每秒3亿亿次。”彭本黔介绍,2023年以来,贵安超级计算中心累计向广东、上海等地输送上千万卡时算力。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贵州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9个,智算占比、国产化率、区域集中度均超过90%。
据悉,贵州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2座城市实现网络直联,并打造了多层时延圈,省内单向时延3毫秒,至成渝6毫秒,至粤港澳10毫秒,至长三角16毫秒,至京津冀18毫秒,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东数西算”业务的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
培育产业生态
今年5月29日,贵州省首个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揭牌投产,这是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空间、数据产品开发利用、产教融合、产业生态培育于一体的数据要素创新基地。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宗尧介绍,基地已组建80余人的生产运营管理团队,与百度等27家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对接。开园仅两个月,基地已完成数据标注技术平台研发、核心生产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完成15万余帧视频、1万余份文件数据的标注和治理工作,超500万元产值的订单正在生产交付中。
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兼具文化底蕴与生态优势。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观山湖区以高寨村为主要物理空间载体,建设运营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通过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文化资源和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等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打造“乡村+文化+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截至2024年底,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已有18家企业注册落地,年产值超3040万元。一家入驻小兰山的新媒体工作室负责人吴卓恒说:“小兰山吸引我的,不仅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实打实的扶持政策以及创新机制。这里是创作、孵化项目的理想之地。”
贵阳贵安紧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产业,持续推动服务器制造、智能终端制造、云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构建起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数字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链的质变。2024年,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产值达314.97亿元,同比增长24.9%;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达818.61亿元,同比增长23.3%。
丰富应用场景
点亮美好生活
近年来,贵阳贵安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让市民感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用贵州通APP里的公交云卡,就能扫码乘车。”近日,在贵阳市狮峰路公交站台,市民林亮点赞智慧出行。
除了扫码乘坐公交车,在贵阳乘坐轨道交通还能刷脸进站。2020年6月,由贵阳市重点打造的“脸行贵阳”项目一期上线。此后,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及BRT(快速公交),仅需用手机完成注册认证,就可以刷脸通行各个站点。
“账目清楚,报销方便。”贵州久远银海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5G+智慧医疗”项目,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医保支付“一站式”结算,提升就医效率,为全省约3万家医药机构和3800多万人提供便利服务。
“刷身份证,看摄像头……”在贵阳云岩区政务服务大厅交管窗口,伴随语音提示,驾驶员只需5分钟就能通过5G自助体检机完成体检,然后到窗口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全程不到8分钟。
在基层治理层面,数字化赋能也在推进。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网格员陈柯汐每天使用数据平台开展工作,遇到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只需拍照、定位、简单描述,便可一键上报至相关职能部门。
贵阳贵安统筹实施数字场景建设行动,建立市领导领衔机制和场景开放机制,常态化发布数据场景清单,举办数据创新大赛,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全力推动数据赋能,激活城市资源要素。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宏表示,贵阳贵安坚决扛起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试验重任,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充分激发数据要素对城市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
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协同联动
贵州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本届数博会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特色,举办专业展览、行业交流、行业赛事等活动,展示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应用。
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数博会成为我国数据领域引领创新趋势、展示行业成果、促进开放合作的国际性平台。贵州以此为契机,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协同联动,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深耕算力,成果持续涌现
新增3座机楼,4500架机架交付投用——在贵安新区,作为当地第一家启动建设及运营投产的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跑出算力发展加速度。
贵州深耕算力的成果持续涌现:已落地建设首条400G算力通道,可直接连通42个城市;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用户提供云渲染算力服务。
“全省聚焦‘算力+产业’,大力推进‘东数西算’,积极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宗尧说。
澎湃的算力离不开可靠的能源保障。据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统计,今年1—7月,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用电量14.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18%。为匹配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贵安供电局提前布局能源保障体系,建设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30条10千伏线路专供,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
合作共赢,释放数据价值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的一处养殖场,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一个黄色耳标。这相当于牛的电子“身份证”,是肉牛抵押贷款的关键。
“每个耳标都有独特编码,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实时捕捉肉牛的体温、运动量等数据,再传入贵阳市观山湖区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东彩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忠华说。
经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撮合,贵阳农商银行与东彩公司达成合作。凭借东彩公司提供的海量养殖数据,贵阳农商银行推出“按牛贷款、按牛监管、出牛还款”的服务模式,实现活体抵押融资,破解资金难题。
贵州以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为契机,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关键环节,强化供给,释放数据价值。一方面,当地通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流通体系,引导规范场内交易;另一方面,依托贵州省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模块,为全国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积累经验。
数智升级,增添发展动能
贵州磷化集团一处矿山的地面主控室内,技术员轻轻点动指尖,井下的智能设备迅速执行指令,将充填骨料和胶凝材料精准灌入矿坑,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工作流程,确保充填体的质量与工程安全。
“得益于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算法等融合应用,充填系统实现智能化升级,能够极大减轻劳动负担,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矿山充填站站长杨林方介绍。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有49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十。为保障安全生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部署启用“矿数卫士”系统,借助18种人工智能算法,实时侦测分析潜在风险,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和“万企融合”行动,带动一大批传统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相继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标准的融合标杆示范项目,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数智赋能 提高服务水平
作为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村级河长,龚涛习惯在巡河前打开“智水贵阳”APP,随手记录巡河实况。“以前发现污水入河、乱堆乱倒等问题,要写明情况、逐级上报,流程较多,容易错过最佳处置时间。”龚涛说。现在通过APP,贵阳贵安河长制办公室收到问题实况后,能够及时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处置,便捷又高效。
2016年起,贵阳市水务局等部门联合探索水旱灾害、水质检测等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后又按照统一数据、统一地图、统一用户、统一门户等方式,与贵州省水利厅水利数据中心互联互通,融合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等业务数据,研发“智水贵阳”新系统,实现协同治水。
每年汛期,面对雨情、水情和灾情,如何实时监测、快速反应?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大力推进大数据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数智赋能,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指挥中心接入贵州省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等,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大范围快速预警和场景可视化呈现,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滕伟华表示。
围绕多种用途,贵州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协同联动,深化数智赋能引领支撑社会治理、生活服务、产业升级“三大转型”,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
算电协同 塑造算力品牌
对贵州来说,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算力是优势,电力是底气。
算力和电力之间该如何协同发展?今年1月,《贵州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提出开展算电协同试点,推进算网协同创新发展,实施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塑造贵州算力品牌。
“我们把每一个智算任务拆解成多个算子,不同的算子对应消耗不同的电量,即可计算出每一个智算任务消耗的电量。”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运行维护部副总经理撒兴杰介绍,公司研发出的“算力—电力映射模型”,揭示了算力与电力协同的基本映射规律,搭建起二者换算的桥梁,助力贵州加强算力集群多能互补、算力网络调度。
“提前预测智算任务对应的电力需求后,我们每天更新不同时段挂牌电价,以便算力运营企业及时调整算力报价和算力服务器运载负荷,尽可能降低算力成本。”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组织部总经理朱刚毅认为,在这种模式下,算力用户也可有效节省成本、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有利于提升算力市场活跃度。
实施数据中心直流供电技术改造,提升供电能力,降低电能损耗;开展共享备用电示范建设,数据中心“双回路”供电再增一道保险……贵州电网公司通过持续探索创新,电力与算力相互支撑、统筹发展的新模式逐渐成形。
防护升级 保障数据安全
只需注册账号,就能领取鸡蛋等礼品……这类活动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其实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数据风险。作为一家大数据企业,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加密认证技术,致力于切断黑色产业链。
“服务商并不能直接认证个人数据,而是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中间人’来确保数据安全。”数据宝公司合伙人杨光应介绍,以人脸识别为例,用户上传信息后,信息会在后台自动生成代码再进行加密传输,并与数据持有方的人脸代码进行比对,在500毫秒以内,系统便可迅速辨别真假。
从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到打造国家级数据安全试点,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贵阳市与贵安新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起一道道坚实的数据安全防护网。
确保数据安全,需要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贵安新区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塌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贵州已形成“水电风光”并举的电力保障格局,能为数据中心提供充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此外,各数据中心运营企业每年投入预算用于安全保障工作。
“我们着力推进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园建设,建成大数据安全靶场,累计组织开展了7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演练以及贵阳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宏表示,将持续开展攻防演练、测试评估、教学实训、科研创新等服务,推动演练升级,守护数字城市网络安全。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