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稳产业抓项目,贵州多举措推进城乡居民就业

今年上半年,贵州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名义增长4.2%和6.1%,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各地通过一系列稳就业、促增收的“组合拳”,抓好就业这项民生头等大事。

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木陇街道,这家箱包公司的200多名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发往深圳、东莞的订单。该公司成立以来大力吸纳搬迁群众、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公司用工需求得到满足,产能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群众就业和企业增效双丰收。

贵州达飞箱包有限公司法人任进告诉记者,上半年整体完成生产总值1200万元。

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出台落地,帮助企业稳岗扩岗。位于遵义市桐梓县燎原镇蟠龙社区的这家服饰公司,得益于广东省珠海市万山区提供的帮扶资金,在两个社区建立起帮扶车间,共吸纳12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

贵州彩阳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松表示,公司前后得到了东西部援助资金90多万元,更换了一些老旧设备,公司的效率也增加了。

2021年以来,桐梓县获得了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超300万元,帮助当地32家就业帮扶车间(基地)扩大生产线,目前实现3900多名劳动力就业。

此外,各地还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稳定就业增收。眼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敬南镇十里坪蔬菜基地迎来丰收旺季,上百名工人正忙着采收、分拣、装箱成熟的辣椒。作为服务粤港澳“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基地,基地年蔬菜产值达1000万元,可以带动周边近2万人次就业增收。

通过不断完善设施、优化技术,如今,基地的蔬菜还吸引了云南、广州等地的收购商长期合作,也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收购商王绍忠告诉记者,已经收购了10多车辣椒,大概20到30万斤,现在还要装车两万斤到安徽去。

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刚边乡银平村深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当地村民忙完农活后,还可以到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点务工。既美了乡村,又富了民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农经股负责人蒋国红告诉记者,2025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项目22个,带动989名群众就业,向群众发放劳动报酬474.4万元。

记者:吕淳 孙滢

编辑:龙菊珍

责编:李佳

编审:罗阳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