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给乡亲们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贵州“两清两改两治理”重塑乡村肌理

时间奔腾不息,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却又仿佛一眼万年让山乡发生了巨变。十年前,山里的年轻人出了山门便不再愿意回去,如今,“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入,“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广泛推进,贵州农村变成了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7月23日清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新寨镇团山村村民张桂花推开家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她拎着分类好的垃圾,走向村口的垃圾分类回收站。“垃圾分类投放做得好,村里还奖励生活用品!”张桂花笑着说。一路上,白墙黑瓦的农家小别墅与大树相衬成景,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小花园、小菜园点缀其间,让村庄显得更加灵秀动人。“现在村庄漂亮了,居住环境好了,儿子从外地带回来个朋友,我们脸上也有光。我们十年前完全没想象过这样的场景。”

这是贵州农村生活的真实映照,也是曾经无数贵州农村人期盼的未来。

干净整洁,体现在方方面面、犄角旮旯。截至目前,全省清理乱堆乱放25.49万处、残垣断壁1.53万处;完成改圈4572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6.14%、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84%。一场乡村“美颜”行动正让慕名而来的游客竖起大拇指,让深居山间的村民找到了自豪感。

“两清”:祛除沉疴旧疾,重塑村容筋骨

7月27日,清晨的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几台农用三轮车满载着旧砖瓦、废弃农具和朽木,从村民王德福家院角驶出。这个困扰他家多年的“杂物山”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小片刚翻整好的土地,几株月季苗在晨光中舒展。“堆了七八年的破烂,一早上清干净了!这块地,我打算种上花,让院子也亮堂起来!”王德福指着焕然一新的角落,笑容满面。这场“杂物山变花园”的蜕变,正是乌当区强力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中,聚焦乱堆乱放顽疾的生动缩影。

为彻底根治村寨卫生顽疾,乌当区以“整脏治乱攻坚行动”为突破口,集中火力向乱堆乱放宣战。该区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生态环保等多部门攥指成拳,组建联合工作队,开赴全区各乡镇重点区域。短短一个月内,一场场攻坚行动在村头巷尾展开:水田镇组织力量清运了盘踞在村道旁多年的建筑废料堆;下坝镇发动群众合力移除了溪流边丛生的废弃秸秆与杂物;东风镇则重点整治了农房前后随意堆放的农具柴火。铁锹的叮当声、三轮车的引擎声、村民们的吆喝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除旧布新图”。

与此同时,南州平塘县者密镇甲青村村民王磊已经和几个同伴忙碌起来。他们手中的工具,正利落地拆除着村道旁一处摇摇欲坠的土坯残墙。“以前这破墙堆在这儿,娃娃们跑闹都怕砸着,下雨天更是泥水横流。现在好了,村里计划给安上健身器材,大伙儿都盼着呢。”不远处,村民杨秀英家门口曾经柴草、农具混杂的“小山坡”也被彻底清理,取而代之的是几株新栽的桂花树苗,在初夏的风里舒展着嫩叶。

“清”,是这场乡村“美颜行动”的第一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村干部杨志勇坦言,清理工作初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老物件,村民觉得还能用,舍不得丢;有些老屋基,承载着家族记忆,不愿动。”如何破局?南猛村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整洁村寨,又多次召开院坝会,“让大家亲眼看看、亲耳听听好环境是啥样,比我们村干部磨破嘴皮子管用。”思想通了,行动就快了。村里不仅清理了陈年垃圾和危墙断壁,更创新地将部分清理出的石块、老木料,用于铺设步道、搭建凉亭,“废物”变成了点缀乡村的独特风景。

在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清理后的空间被赋予了更诗意的功能。村民李大爷家旁边一处堆满杂物的废弃角落,如今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小菜园,竹篱笆围着,辣椒、茄子长势喜人。“以前这里又脏又乱,蚊虫也多。现在自己种点菜,看着清爽,吃着也放心,邻居们都爱来这儿坐坐。还有游客专门来拍照”李大爷的笑脸,映着菜园里生机勃勃的绿意。

湄潭县在破解农村残垣断壁清理与权属保障难题方面,用“一表三图”精准确权,打消了村民怕拆了后“说不清”的顾虑。

……

清理公共区域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垃圾堆、粪土堆、柴草堆;清理农村残垣断壁,清理括残墙、农房、圈舍等,并对需维修附属农房、柴房等进行修缮,各地用实际行动让乡村焕然一新,用整洁清爽的面貌展现着新时代新农人的精气神。

“两改”:小空间大变革,提升生活尊严

如果说“两清”是祛病除疴,那么“两改”——改厕、改圈,则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一步,触及的是最传统、也最需要变革的生活习惯。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68岁的老支书赵德贵成了“厕所革命”的坚定推动者和受益者。“以前是旱厕,夏天臭气熏天,苍蝇嗡嗡叫,冬天冷风飕飕,晚上起夜提心吊胆。”赵德贵指着自家新建的冲水式三格化粪池厕所,瓷砖墙面光洁,冲水按钮方便,“现在跟城里没两样!干净卫生多了,孙子孙女放假回来,也愿意多住几天了。”他感慨,“厕所革命,革的不仅是厕所,更是旧观念、旧习惯,革出来的是咱农民生活的体面和尊严。”

花茂村的改厕并非一蹴而就。面对部分老人“祖祖辈辈都这样,改了不习惯”的疑虑,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组织技术员现场讲解无害化处理原理和后期维护知识,用看得见的好处打消了顾虑。

2025年,在中央资金未覆盖的情况下,贵州省本级财政毅然投入3.84亿元,全力保障16万户改厕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4.29万户。同时,一场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厕所”的歼灭战也在同步进行,累计整改33.2万户,整改率高达93.5%。

“改圈”同样牵动人心。在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苗族村民杨清江家的猪圈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低矮潮湿、气味难闻的简易猪圈被拆除,在村庄统一规划的下风口区域,建起了标准化、有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的集中养殖点。“猪住得舒服,长得也好,关键是寨子里再也闻不到那股味儿了,房前屋后干净清爽!”杨清江的妻子王芳一边在改造后整洁的庭院里晾晒新做的蜡染,一边笑着说。

“没有改圈之前卫生特别差,特别是夏天,苍蝇乱飞、味道难闻,现在政府组织修了专门的牛羊圈,感觉环境卫生好了,空气也清新了。”已经改圈完成的交麻村村民刘忠才开心地说道。

在黔东南州施秉县马溪乡,“改圈”与“改厕”工作正协同推进。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合村干部、志愿者包片宣传动员,推广卫生厕所、冲水式厕所建设意义和标准,指导排水管道铺设与防渗处理。另一边,各村民正根据技术人员勘测的圈舍布局,规范修建化粪池。

“没有改圈之前卫生特别差,特别是夏天,苍蝇乱飞、味道难闻,现在政府组织修了专门的牛羊圈,感觉环境卫生好了,空气也清新了。”已经改圈完成的马溪乡马溪村村民刘忠才开心地说道。

2025年,全省已完成4572个圈舍改造,人畜混居、气味扰邻的难题正逐步破解。

“两治理”:源头活水润家园,垃圾归位美山川

乡村之美,离不开一泓清水的滋养,也容不得垃圾的侵扰。“两治理”——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守护的是乡村的命脉与容颜。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清澈见底的小溪穿寨而过,成为村庄灵动的风景线。村民张秀兰家门口,一根不起眼的管道将厨房、洗衣台的灰水引入地下。“以前这些水都是直接泼在屋旁沟里,时间一长,味道大不说,还招虫子。”张秀兰说。如今,村里建起了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收集、厌氧发酵、人工湿地净化,变得清澈无味后才排入溪流。村支书介绍,这套因地制宜、成本可控的处理模式,让浪塘村彻底告别了污水横流的历史,溪里又能见到小鱼小虾了。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56.14%,更多乡村重现水清岸绿。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的“新时尚”。每天清晨,村民李明芬都会将厨余垃圾倒入门口的绿色小桶,塑料瓶、废纸板则放入蓝色桶。“开始觉得麻烦,现在习惯了。你看,垃圾分好类,村里保洁员收走也方便,送到处理站还能变废为宝。”社区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小型转运车,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闭环体系。得益于全省84%的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曾经随风飘散的“白色污染”和随意堆积的垃圾山,正在黔贵大地上加速消失。

 面上统筹,点上开花:凝聚合力绘新景

 

各地的生动实践,离不开总体工作的强力支撑和系统推进。2025年,贵州省乡村建设促进处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统筹安排部门专项资金约13.54亿元,撬动财政衔接资金7.37亿元,实施相关项目663个。省里印发专项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组织200余名市县骨干专题培训,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同时,创新采用暗访调研与季度专题片曝光相结合的方式,让问题无处遁形,整改及时有力。

一个覆盖全省1.6万个项目、投资概算高达195.7亿元的乡村建设项目库正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供水、文体等短板项目优先入库实施。3450个项目将在2025年落地,为乡村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夕阳西下,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村民李奶奶在刚清理整治好的小菜园里摘着新鲜的豆角。不远处,改造后的无害化厕所洁净便利,集中圈养的鸡舍闻不到异味,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灌溉,滋养着菜园。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李奶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从残垣断壁到整洁街巷,从蚊蝇滋生的旱厕到洁净卫生的新厕,从污水横流到清流潺潺,从垃圾围村到分类归位……贵州的“两清两改两治理”,清掉的是陈年积弊,改出的是现代文明,治理出的是绿水青山。它正以最贴近土地、最贴近人心的方式,重塑着黔中大地的乡村肌理,提升着数百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与尊严,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乡村振兴最温暖、最坚实的民生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