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贵州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一片片茶园悄然披上新绿,迎来了2025年春季采摘的黄金时节。从黔南的云雾茶山到黔北的湄潭翠芽,从黔东的梵净山茶到黔西南的普安红,贵州全省春茶开采的序幕正徐徐拉开,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在黔贵大地上铺展。
春茶开采正当时,贵州茶区迎来“绿色忙季”
“明前茶,贵如金”,随着气温回升,贵州早春茶产区率先进入采摘期。2月下旬,黔西南州普安县、黔南州罗甸县等低海拔地区茶园已陆续开采,成为全省春茶上市的“先行军”。3月以来,遵义湄潭、习水,铜仁江口、石阡,黔南都匀等主要茶区相继开园,茶农们穿梭于梯田般的茶园中,手指翻飞间,一芽芽嫩绿的新茶被轻轻摘下,装入竹篓。
“今年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的品质比往年更好。我们每天早上天一亮就来茶园采摘,一直忙到傍晚,虽然辛苦,但看到这满园的新茶,心里就特别高兴。这段时间采茶前后加起来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呢!”习水县二里镇玉溪村村民邓华先介绍。作为全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贵州春茶的开采关乎数百万茶农的“钱袋子”。春山新茶,每一缕清香都承载着贵州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随着各地的春茶采摘,2025年贵州春茶正式迎来“绿色忙季”。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贵州绿茶”品质再升级
在贵州春茶开采的热潮中,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这一传统农业的面貌。在遵义市湄潭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茶园的生态指标,区块链溯源系统为每片茶叶贴上“数字身份证”;贵州茶产业大脑动态分析全国新茶饮价格指数,智能调配产能。茶海间,数据流与茶香共舞,老手艺与新业态共生,人们现代茶乡的想象变成现实。
“贵州茶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走出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子。”近日,在贵州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25年工作推进会上首席科学家杨文表示,当前贵州茶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需从关键技术攻关、资源协同共享、科技服务推广三方面发力,以科技力量支撑产业升级。
市场开拓与品牌崛起,“黔茶出山”步伐加快
三月初,一批欧标抹茶从贵州铜仁市江口县贵茶产业园发车,在深圳蛇口港顺利装船,抵达日本清水港,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北纬27°的武陵山脉腹地,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雾之间,蕴藏着铜仁抹茶品质的“基因密码”,茶园平均海拔800米,昼夜温差达10℃以上,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独特气候,让茶树新梢持嫩期延长2-3周。氨基酸与叶绿素充分积累,成就了贵州抹茶的独特风味。
“目前,梵净抹茶的国际市场已扩展至47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等行业组织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不久前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穆嵘坤向茶界朋友、海内外专家等发出邀请,请大家相聚梵净山,一睹梵净尊容,共享抹茶芬芳。
春风拂过黔中大地,茶香氤氲山野田间。贵州春茶的开采,不仅是一场农业生产的盛会,更是一次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从“种茶为生”到“以茶兴业”,从“提篮小卖”到“跨山出海”,贵州正以茶为媒,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春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